婴儿起名个人改名名字点评
起名知识五行原理姓名人生
公司起名产品起名
品牌命名综合起名
收费标准付款方式服务流程
加盟合作联系我们专家简介
风水知识周公解梦生辰八字星座运程在线字典
中华称谓易经数理孕育知识说名道姓免费算命
起名知识当前位置:起名知识 > 品牌起名 > 浏览文章

品牌国际化我的地盘我做主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自主品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基于罗孚平台技术研发而成的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记者认为,与红旗、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早期市场推广略有区别的是,上汽从一开始就在强调荣威是一个国际化的自主品牌,或者说是自主的国际化品牌。尽管荣威还没有下线,其瞄准海外市场的“野心”却可见一斑。

  一个汽车品牌的诞生离不开其核心技术的渊源。荣威的核心技术是上汽收购英国Rover(罗孚)75轿车平台的核心技术。因此,从技术源头上看,称荣威是国际化自主品牌不过分。但是,衡量自主品牌国际化成功与否的根本还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表现。

  品牌的国际化  

  在国际化战略中,品牌的国际化是国内企业绕不过去的门槛儿。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Made in China”应该不仅仅是价格低廉和质量粗糙的代名词,也不应该是低成本劳动力聚集的“血汗工厂”的象征。国际化品牌是什么呢?现实一点说,对于中国国内企业,无非就是寻找一个在国际市场上增加自身产品价值的形象,产品还是那个产品,换个品牌就极有可能使价值翻番。 

  实际上我们正在被各种各样的国际化品牌包围着,它们代表着统一的品质、全球化的服务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就是对商品价值的一种承诺。在国内企业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品牌的塑造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不少企业正在摸索尝试,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对自己企业来说 

  当“国际化”开始折磨中国

  2004年12月8日,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似乎在一夜之间,阔步开启了国际化的蜕变。正因为这个“蛇吞象”跨国并购,这一天注定要载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史册。

  2004年中,因业务关系我们曾与神州数码的相关人员接触。当时我们观察到一个微小的细节,所有神州数码员工全部用IBM的笔记本电脑作产品演示。当问及为何不用自己的“联想”时,对方回答得也极为坦诚:IBM产品性能好,比较稳定,能够避免一些意外产生。这同时流露出他们对联想自己产品的不自信。

  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大踏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和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而言,国际化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我们依然认为,国际化是一个非常沉重而严肃的课题。

  中国企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国际化跨越和探索,并为此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以联想此次并购为例,当全球PC业出现低迷之际,联想如此高代价收购IBM亏损的PC业务不仅有高位接盘之嫌,还同时面临着IBM原有渠道客户流失、IBM品牌忠诚度下降、文化和管理融合以及业务重组困难、人员流失等重重考验。

  对于国际化,饱受折磨的华为想必体会更深。当陷入增长瓶颈的华为把触角伸向国外的时候,却遭到了竞争对手思科的诉讼和打压。TCL,在风风火火收购了施耐德电器和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之后,新合资公司一直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连李东生也承认完成了跨国收购的TCL还不懂跨国管理。而最先把品牌打到发达国家的海尔,长期以来一直被包括美国《商业周刊》在内的社会各界广泛质疑。

  更惨痛的国际化教训则来自合肥荣事达和四川长虹。荣事达的国际化之路始于1996年与美国美泰克公司的合资,美泰克一掷数亿元与荣事达成立了以洗衣机、冰箱、小家电为主要产品的6个合资公司,且无论在品牌、管理、人事上均无做实质性的要求。但当历经四年之痒却不能够看到盈利希望时,从2000年起,美方以股权的力量全面掌控了合资公司,试图作最后一博。但美方因在管理和文化上没有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市场,而于2002年选择了全面撤退,并最终出售了股权。荣事达试图以美泰克作为桥头堡的国际化之门不仅由此关闭,自身也因实体部分的被出售而精力衰竭。而长虹的国际化之旅把宝押给了美国APEX公司,但却带来26亿元的货款无法收回!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才刚刚开始,而且步履蹒跚。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竞争能打的牌就两张:一是所谓成本优势,二是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而中国企业所缺少的话语权也由两大劣势决定了:一是核心技术,二是国际化的品牌。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门已经开启,但中外企业强弱对比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在强弱差距悬殊的国际合作中,强者合作的逻辑是“以我为主”,不会考虑弱者的长远发展利益。要么请你给“鬼子”带路,借合作降低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或者进行积极转型获取更高市场份额;要么请你替“洋人”打工,以降低其在全球布局中的制造成本。
  分析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骤和内容,并参照当年日韩公司国际化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新一轮合作的实质只是跨国公司生产能力的转移,寻求全球最优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而并不是中国企业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标志。

  回顾TCL与阿尔卡特、汤姆逊合资,东芝开利和美的合资,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渠道、技术专利权以及在海外的品牌使用权,都与这些合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尤其TCL和汤姆逊合资的新公司TTE,它不能无偿享有品牌和专利的使用权,而是向汤姆逊签订专利许可协议,同时在使用技术时交纳专利权的使用费,而且TCL的品牌也不能通过汤姆逊的渠道来销售。

  国内企业这种合资模式实际上只是生产规模的增长,通过扩大规模经济,使其生产成本更加降低,而此举却对中国企业真正国际化产生了两点潜在威胁:一是在国际市场上降低国内企业的比较优势,甚至会影响我们国内企业自身产品的出口量;二是放慢国内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因为全球化产业需要与之相结合的全球化竞争战略,而我们一直以来主要依赖所谓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为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新一轮与国际大品牌合资也只不过是一种变相的向跨国公司接单出口产品、OEM,依然是非常传统的国际化竞争模式。跨国家电公司利用和中国企业的合资,实际上是获取中国市场的要素优势,降低自己的制造成本,从而在国内市场竞争和产品出口中获取战略机会。

  综观当年日本和韩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我们认为,真正的国际化战略和品牌国际化必须将本身的价值链扩张到国际销售渠道、国际化的营销手段、寻求不同国籍的原料来源和最终跨国产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企业自身的品牌被世界诸多主要国家消费者所认知、所偏爱,形成忠诚的购买。真正的国际化阶段应该是投资国外世界,也就是在国外行销,在国外设厂、降低成本、强化对当地市场的影响,此为建立一个国际的销售网络、国际的品牌过程。

  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之旅还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长期来看,价格优势不能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这种优势本身很脆弱,而且低价策略所受到的打压和限制也越来越多,客户不能认同你的品牌,同样也不能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其次,中国企业必须培养国际化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国际化可持续发展,需要依赖构建世界级一流与企业接轨的管理体系和长期探索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机制;

  第三,国际化的前提是人力资源的全球化管理。企业国际化第一步是企业一部分人力资源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直接扩展到全球,对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人力资源产生有效的管理。其实,简单一点的,利用中国的生产能力,收购或参股国际渠道商也许是不错的国际化尝试。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联想们已经起航,但与世界级一流公司之间仍有多级台阶需要跨越。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深入,带来的将会是更多、更关键、更紧迫的“世界级赶考”。

    品牌国际化的三种路径
  
    继收购德国白电品牌施耐德(Schneider)之后,TCL集团又间接收购了美国Govedio公司。TCL计划在欧洲市场使用施耐德品牌进行销售,在美国市场,将会用Govedio的品牌来销售。加上TCL自有品牌和最近并购的乐华品牌,TCL旗下已经拥有TCL、乐华、施耐德和Govedio四个品牌。TCL的品牌战略非常明确,即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针对不同的营销区域、不同的消费者结构层次积极开展多品牌市场战略。 

  “施耐德”是德国一个历史悠久且很有实力的品牌,适逢该公司因财务问题而需要清盘,TCL便抓住机会收购其资产及品牌。TCL在越南以“TCL”品牌生产和销售,而在德国则沿用“施耐德”品牌,仍然使用施耐德原有的销售渠道。施耐德这个品牌还可以将TCL带进欧洲的通信、信息等领域,这比他们重新在那里推广自己的品牌显然要快捷许多。 

  当TCL选择在国际市场上收购当地品牌进行运作的时候,海尔则选择了另外一种品牌战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这一统一的自有品牌。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这样诠释其国际化品牌战略:“收购一个世界名牌或者一个区域性名牌,对海尔来说会节省一点力气,但是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那就是海尔所支付的收购费用中基本上都是无形资产,很少是有形的,最后,海尔还是在做别人的品牌,根本无法树立自己的品牌。”在海尔未来的版图中,将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这一统一的自有品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强大的海尔全球帝国。 

  对于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尤其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多数人想到的是风险,但张瑞敏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是在寻求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绕过这个风险,可以成功,可以获得新的经验,使我们不断地成长,好像是经过一次涅磐。但是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则是必死无疑的风险,就是你不可能走出去,永远不可能长大”。

  有人说基于成本因素考虑,美国人都到中国设厂,海尔凭什么要到美国去呢?张瑞敏认为,海尔走出去的目的,同那些跨国公司“走进来”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创世界名牌。不同的是,跨国公司到中国的目的是从全球战略布局的角度,完善其全球品牌体系。海尔到美国设厂是为了开创自己的品牌体系。张瑞敏认为,如果不在海外树立自己的品牌,海尔最终只能停留在替国外品牌做OEM的阶段,替国外品牌打工,只能维持生存。树立国际化品牌到底要什么?要的就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海尔海外创牌的路注定要面对更多的坎坷。 

  格兰仕在国际化的品牌运作上则选取了与海尔和TCL不同的战略,“不强求在海外市场做GALANZ牌子,重在格兰仕制造”。这是对格兰仕国际化品牌战略的最好诠释。这种模式与台湾的制造型企业如出一辙——以OEM形式赚取制造利润。格兰仕的企业定位是做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给国际知名品牌做OEM,正是这一定位的体现。格兰仕的这种战略里面还有一个应对反垄断的考虑。他们曾经在阿根廷吃过这种亏,当格兰仕自有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突破70%时,遇到了反垄断问题,结果只能眼睁睁地放弃花了四五年心血打下的江山。为此,格兰仕决定降低自有品牌在国外的占有率,通过OEM的方式,以提高产品的占有率来曲线占领市场。格兰仕优势主要集中在制造成本上,但成本优势不能给它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后续动力。今后几年格兰仕的国际化的品牌战略则是自营品牌与OEM贴牌相配合,利用国际知名企业的品牌、销售及服务网络等资源,把自己的产品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这样,格兰仕不仅可以巧妙地避开市场开拓、固定资产投资等风险,赢得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且能实现全球市场的低成本扩张。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不论海尔,还是TCL和格兰仕,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在一个强敌环伺的陌生市场环境中,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毕竟它们存在的历史也不过十几年,向海外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与GE、惠尔浦、西门子等百年老店相比,显然很难向海外的消费者诉说自己的品牌价值。这样的难题,其实丰田、索尼和三星等日韩企业也都经历过,最终它们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强势品牌地位。 

  从跨国公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立统一的全球化品牌是SONY、西门子、松下等企业的品牌路径。相对而言,快速消费品和日化用品适合采用“多品牌”策略,一个根本原因是这些产品类别本身生命周期很短。而对于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来说,产品生命周期很长,更适合单一品牌(综合性品牌)策略。从全球家电业品牌应用实践来看,跨国公司很少采用“多品牌”策略。例如LG、SANYO、SHARP的冰箱、空调、传真机、洗衣机、彩电等都使用统一的品牌。同时,消费者对洗衣机、彩电、音响等家用电器品牌产生信赖感,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共同点,即对基于这一共同品牌在技术、品质上的认可。也就是说,一个品牌在技术、品质等方面为消费者接受是最重要的。去年,世界著名的家电品牌——艾默生将原有的几十个品牌砍掉了三分之一,而松下电器在实行了多年的双品牌战略之后,选择了单一的综合品牌Panasonic。品牌集中的原因是Panasonic和National两个品牌经常会混淆用户的概念,让消费者搞不清它们跟松下的关系,大大分散了品牌资源,不利于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因此,松下决定使用Panasonic作为全球海外市场统一的品牌商标。全球家电业的领导性企业之一伊莱克斯最近也加快了品牌集中的战略。伊莱克斯在全球收购了400多家企业,大约有22个品牌,但在亚洲市场只有伊莱克斯一个品牌,不实行多品牌战略。伊莱克斯的多品牌有其历史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市场已经很成熟了,伊莱克斯要想扩大自己的实力,就必须收购一些市场上有名气的公司,被收购者品牌知名度很高,有必要保留下来。现如今伊莱克斯在欧洲的品牌太多,这样会削弱主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从这些由多品牌战略转变成单一的综合性品牌战略例子来看,综合性品牌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可以节省大量的广告费用;利于集中所有资源全力塑造一个大品牌;增强综合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联想度,使企业显得更专注和专业;综合品牌下的单一产品的市场状况会反哺其他产品的市场状况。 

  惠而浦、SIMENS等品牌进入一些新兴市场的操作手法跟TCL很类似。比如SIMENS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先是收购了扬子冰箱,然后在一段时间内沿用“扬子”的品牌,当把扬子品牌路线越做越窄的时候,SIMENS隆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这种多品牌策略的实质是先施行“跨国品牌本土化”,然后再逐步走向“跨国品牌全球化”。 

  目前TCL所采用的策略就应该是这样的一个道路:短时间的“多品牌策略”只是一个过渡,这可以让TCL在短期内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有“低成本运作品牌”的效应。可以避免市场准入、减少税收负担、拉近与当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等。然而,随着时间的转移和市场开拓的需要,为与TCL的“跨国品牌全球化”的市场目标相一致,TCL应该还是会采用单一的品牌。可以肯定,乐华、施耐德、Govedio在未来一段将继续存在,TCL可以利用这些品牌在不需要追加更多投入的情况下低成本地进入一些特定的市场和渠道,在短期内即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格兰仕目前在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则是OEM策略,这跟格兰仕自身的状况以及格兰仕的品牌战略有很大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也是一种过渡性的品牌战略,这种战略目前也在格兰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它正从单一的OEM策略逐渐走向OEM和自有品牌战略相结合的路线。 

  在国际化的品牌运作上,海尔代表了国内企业未来的方向——从一开始就立足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提到中国产品,价格便宜、质量次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欧美人的心中,跟过去的日本产品在美国的遭遇一样。为了使产品取得合适的价位,海尔就必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这样有助于他们改进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因此,海尔从一开始就树立品牌知名度入手,试验田就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统一综合品牌,起点很高。这其实也意味着,它在短期内很难收到回报。 

  国内企业目前的几种国际化的品牌策略不管是“曲线救国”还是走“捷径”,都与其整体的国际化战略紧密相连。而一个强大的国际化品牌的树立,背后是强大的研发、制造和市场运作能力的支撑,最终的国际化品牌来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实现国际化,中国品牌需要补“锌”和“钙”!

    只有60个品牌真的能够实现国际化
 
    在当前的中国,有多少家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在中国企业国际化前景不明的时刻,这本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命题。出人意料的是,IBM却给出了一个十分明晰的答案:60家。IBM的这份清单包括了47家国营企业和13家民营企业,除了联想、中石油、中海油、海尔、中兴、华为、中远洋、上海汽车集团和TCL等已经试水国际化的行业巨头,还罗列了一些低调、品牌并不出众的企业,其中有斯威特、人民电器、力帆、奇瑞、万向和雅戈尔等民营企业。
 
    2006年4月4日,一份对当今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意愿、动机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白皮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在北京和媒体见面。这份由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们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立即引起了企业界的强烈反响。
 
    当中国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谈论、计划全球化战略的时候,IBM与复旦大学的研究报告无疑具有爆炸性意义!也是对中国品牌国际化高烧的打击和降温!原来看起来无比诱人的国际化进程,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居然已经成为不可逾越的劫难!所以,这份报告足以引起中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5年将是中国品牌实现真正国际化的关键阶段,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这期间,究竟哪个国家的企业和本土品牌能否成功成长和壮大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的位置!

   或许我们可以不必过多的关注这份报告的名单,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思考目前中国品牌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中国品牌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更具建设性!
 
    中国品牌数量何其多,优秀者凤毛麟角!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品牌一共有160万之多,真正能够在国内和国外叫的响的除了联想、华为、海尔、TCL、中石化、中石油等屈指可数的大牌,真的还没有几个所谓世界级的中国国际品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仅仅有20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国内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成体系!中国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世界工厂的价值链低端定位,对于技术、研发、品牌等环节的高附加值链端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包括格兰仕、新飞这样的企业,都义务能够为国外的品牌进行OEM代工而为荣,那么中国已经有太多的所谓外向型企业沦为国外品牌的车间了——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而且还要看别人的脸色,动不动就会挥起反倾销的大棒,让你吃点苦头,真的是得了便宜又卖乖!中国品牌的生存环境已经相当恶化!
 
    另外,当中国品牌开始思考着如何向外突破,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的时候,我们又遭遇到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政治保护!华为在印度设厂、投标项目遇到政府责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究其原因,中国品牌之所以生存空间不断被压榨,并且优秀者凤毛麟角,最根源是中国缺少世界级的品牌理论,更缺少世界级的品牌执行!我们发展了这么多年,始终都在围绕着规模和GDP在短视的对待着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价格战、概念战、口水战从来没有停止过,人海战术和广告轰炸成了许多品牌充气式发展的不二法门!因此,在这个市场上剩下来的真的是大王了!可能只有在中国才诞生了这样的理论——剩者为王!代替了牌而优则王的规律!所以,大家拼命的偷工减料,因为你的价格足够低,你就可以在这个战场上成为幸存者!这是对品牌规律的颠覆,也是对品牌理论的歪曲!
   缺少思想,中国品牌需要补“锌”!
 
    有个品牌的广告语是“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不管这个广告创意适当与否,对于中国品牌的写照是再恰当不过了!
 
    中国在先秦之后,很少有世界级的思想家了!而且由于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牢不可破,新的技术和思想的诞生就显的更加困难了!缺少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微观哲学的广泛研究,中国的企业家更多的是在一个人造的环境中实践着自己的经营活动!缺少了思想的中国品牌,既缺少了高度,又没有罩的住整个世界的广度,因此,当国外谈起中国品牌的时候,往往给打上“质低价廉”的印象,而且由于前期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完全追求价格的竞争力,对于后期即使产品品质无可挑剔的品牌也成了被城门失火殃及的池鱼!
 
    中国企业的价格战已经全球闻名,让国外的竞争对手闻风丧胆!日本东芝、美国惠尔浦等纷纷撤离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企业的价格战可以玩到那种程度!但是中国品牌的价格战在把竞争对手逼走的同时,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呢?整个产业或者行业的零利润,甚至是行业性亏损!杀人1000,自损800!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难掘到真金的鸡肋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绝对成长不起世界级的知名品牌!因为卓越的品牌关注是产品/服务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价格!中国品牌到了再也玩不起价格战的时候,也许就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最低层的时候,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能就是中国品牌真的绝处逢生的开始,所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国际性品牌的诞生,必须先要有立身中国,服务全球的远大思想!我们要超越的不但是我们对于产品和品牌的理解,更有我们所谓民族情结,产业报国的狭隘!而且要积极的吸收全人类最先进的品牌理论和管理思想。中国的企业家也许更加迫切需要补锌——让自己的理论和思想走在全球竞争者的前列!而不是简单的、一味的谈论好玩的战略或者是单纯追求规模的画饼!
 
    中国的企业家需要更多的研究、学习世界性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尤其是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和了解!而不是简单的事务的琐碎!其中对于哲学的领悟和深入是必须的!这个世界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哲学的!倪润峰凭借一本红楼梦就能经营好企业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张瑞敏一直推崇的韦尔奇式的管理思想终归也会有着时代的局限性!简单的从中国古典哲学中寻找企业和品牌发展的原料的做法亦须摈弃!中国式的市场环境可以给中国式的古典思想提供生长的土壤,但是面临全球各地的差异性市场的时候,我们传统的东西还需要吸收西方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思想是品牌成长的种子!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从呆板走向生动,中国品牌需要补“钙”
 
    2005年中国的广告费在全球仅列在美国和日本之后,是世界第三大广告支出国!但是中国的经济却排在德国、法国和英国之后,因此,本来就不高的产品毛利空间,却之处别别人多得多的广告费,所剩的利润已经少的可怜了!因此,中国的品牌普遍的存在着有销量没质量,有产品,没品牌的尴尬局面!2005年的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当中没有出现一个中国品牌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最大的注解!
 
    付出了比竞争对手多的广告费,但是却没有获得世界级的品牌美名!也许这是中国的广告界要深思的一个可笑的命题了!对比国际品牌,中国品牌需要的可能是从媒体上跳下来,快步跑到顾客心理去的活力了!因此,中国品牌除了补“锌”,有深度,还需要补“钙”!那就是让品牌进驻顾客心灵深处的战略和战术了!
 
    从6月6日开始,为了推广自己品牌价值中的“速度、激情和效率”,飞利浦电须刀与威廉姆斯F1车队的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双方合作并不仅囿于产品方面,在此次发布了限量版电须刀之后,双方在华北市场上的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也将于9月中旬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公司和北京东方广场启动,而其中的重头戏就是飞利浦-威廉姆斯F1赛车游戏大赛。据悉,除了京沪穗三大城市外,成都、西安和深圳也是该大赛的重要站点,而夺得各“分站赛”冠军的消费者将获得F1上海站主席台的上层入场券。
 
    06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广告费支出为82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5%,大大高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体验到了什么样的品牌价值?即使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样重要的体育盛会,付出了太多的真金白银不下于5亿人民币的所谓中国国际品牌,他们的营销活动和品牌战略同样乏善可陈!除了狂轰乱炸的户外、平面和电视广告之外,我们看不到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对于顾客心灵润物细无声的产品/服务价值真体验!品牌象个坏男孩一样站在高高的房顶上,遥远的告诉一个女生说“我是多么爱你!”,没有日常生活起居的悉心照料,这样的爱情成为海市蜃楼!让消费者可望不可及,高不可攀!有谁会对这样的爱情忠贞不渝呢?
 
    品牌也一样,中国品牌要实现国际化的梦想,确实需要行万里路的魄力和坚韧!针对奥运会,中国的品牌几乎错过了绝佳的造牌机遇!
 
    中国品牌仅仅知道奥运会烧钱的游戏规则,却缺少了抓住世界各地消费者心智的手段和持续!是完全缺钙的典型表现!所以,中国品牌需要大大方方的从媒体上走下来,用心去跟不同区域的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认真倾听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品牌的感受,在世界接受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品牌之前,他们需要了解到的是一个负责、真诚、有价值的中国品牌!所以,为了比别人跑的更快些,中国的品牌给自己补一些“钙”吧!
 
    可喜的是,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已经有了很好的领跑者——联想,中移动等等!中国品牌除了带给消费者更高的产品价值和喜悦的体验的同时,还有品牌本身的安全和信任!相信这不但是中国品牌的追求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让世界接受中国的一个最要的理由!

    没有文化输出哪有品牌国际化? 

    文化是为经济开道的急先锋

    9月23日,CCTV新闻联播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会晤时。双方表示为了加强俄法经贸往来,双方在今后2年内将会相互到对方国家举办文化年,从而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两个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最高元首亲自出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足以证明了文化认同对于两国正常边贸和往来的重要性。

    进入2006年中国政府也加强了文化建设的力度,为了鼓励国内的动漫产业的发展,广电部明确规定在电视黄金时段,一律停止播放进口的动漫画影片。并且在资金方面积极支持国内的动漫产业的发展。

    全国省市的政府也为了吸引外资投资,经贸洽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纷纷开始挖掘当地的文化遗产,比如浙江宁波从2005年开始举办世界爱情文化节,因为在宁波市内找到了梁山泊、祝英台合葬的墓地;山东临沂是历史上有名的书圣王羲之的故里,当地政府也借题发挥,借助当年名人,每年开始定期举办书圣文化节,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客商慕名而来,真正的实现了旅游、经贸、文化的一石三鸟;而山东广饶,东营市下面的一个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兵圣——孙武的故乡,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不但影响了世界的军事家们,也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家们,企业家们!正因如此,广饶县政府对于孙武的营销和宣传可谓不遗余力,借助孙子蜚声海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广饶的知名度和当地吸引外资的力度。

    当地政府迂回的文化,最终落脚经济的做法,其实是借势名人,获得最快速度提升当地品牌提升的典型做法。因为文化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的分享是跨国界的!就像古希腊的古典哲学不但影响了希腊、欧洲,也深深的影响了亚洲、非洲和美洲一样。正因如此,文化已经成了经济和企业开道的急先锋一点都不过分。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冲出国门,扬名全球,一直是中国品牌的梦想。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先锋海尔、联想、TCL、中国移动等走在了众多中国品牌的前列,然而海尔们的国际化可谓荆棘丛生,太多波折。先是海尔收购美国的家电品牌美泰克遇阻,后是联想在美国遭遇美国国会的刁难,更有TCL收购阿尔卡特、施奈德之后的消化不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归根结底都是中国品牌的文化因素没有得到足够的研究和传播所致!倘若海尔象世界上大多数的国际品牌一样,通过文化导入和公关活动,被当地的政府和居民所接受;倘若TCL在进行收购之前,能够对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对阿尔卡特及施奈德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那么,今天的国际化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因此,如果现在需要反思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困境,在客观的除去国际化中所必然遭遇的来自海外政府和企业的阻力之外,其实更多的是我们没有从系统上认识品牌国际化中的文化因素。中国一直宣扬的是和平的崛起方式,然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和国家关系上的宿敌,却未必会传播这样的信息给他们的本土居民,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强大势必会对其他的国家和民族产生影响,这是经历史的发展所证明的。

    在日趋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文化的主动和系统输出是能够消除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会为企业全球化实现加速、助力!当我们为迪斯尼的动画片感动不已,为《蜘蛛侠》的绝世武功大声叫绝的时候,我们本身便很难拒绝麦当劳的汉堡和通用公司的汽车了。因为,文化是潜流的经济,文化是征服对方悄然无声、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的大脑无法反对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非常顺从的接受了!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用功能满足对方的身体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对方大脑的需要!在正常理性思考下,是大脑在指挥屁股,而不是屁股左右拥有了无数观念和价值论的脑袋!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
下一页:品牌的力量

热门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商合作申请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03-2010 Qihaom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