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中心城市现代农业模式助企业创品牌
25日,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白石村的养猪户,将150头刚出栏的生猪送到厦门银祥集团设在当地的养殖收购基地。收购人员说,在银祥基地的带动下,白石村每月生猪出栏数达5000多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银祥集团在龙岩、三明、南平等地建立生猪养殖基地60多个,累计带动养殖户2万多户,免费技术培训23000余人次。
作为中心城市,厦门市种植养殖面积及产值比重不大,但在农业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优势突出。从实际出发,厦门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把高科技种苗业和高附加值加工销售业这两头放在厦门发展,支持企业到周边地区开拓原料基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中间环节。“两头在厦,中间在外”,成为该市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得益于这种模式,厦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日益增强。银祥就从一家门店起步,发展成占据厦门市场半壁江山、全省最大的猪肉销售企业,产品成为中国名牌。
银祥集团董事长陈福祥说:“把占地面积小的猪仔养殖、技术研发和加工销售主基地放在厦门,把占地大、带动面大的成猪养殖基地迁移到龙岩、三明等周边地区,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农民致富,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农业产业升级。”
新罗区农民林勇彬,以前办了一家小规模的养猪场,但因为技术、管理和销售上的难题,一直发展不大。与银祥合作后,他的养猪场迅速壮大,办起两家公司,年出栏近2万头,还带动10多家专业户,吸收农民就业200多人,人均月增收近2000元。他说:“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仅体现在收入和市场上,还体现在技术上。”
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许多农业龙头企业纷纷将中间环节放在外地,推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周边地区农业共同发展。
青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带动晋江、漳浦、龙岩等地发展种植基地4000多亩。公司生姜基地负责人吴高松说:“生姜基地从南靖一直发展到龙岩,与合理的订单价格、积极的技术管理模式输出是分不开的。仅在龙岩古田,公司就有自营及订单基地1000多亩,带动农户60多户,自营基地每季最多时可吸纳农民就业100多人。”
厦门市对这种模式给予大力支持。近5年来,专项扶持资金累计超过6000万元,同时在税收、金融、财政等方面出台政策,助推企业争创品牌,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