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闯出咱山西劳务品牌之一“饼子军”
五台的泥瓦匠、临猗的蛋糕工、临县的“的哥”、万荣的防水工、浑源的保姆……都已成为山西的劳务品牌。现在,我省正进一步打造“山西电焊工”和“山西面食师傅”品牌。由于外出农民工叫响诚信品牌,今年,我省外出务工收入明显提高。据调查,餐饮服务业月工资由350元增加到500元以上;建筑业大工日工资由50元增加到60多元,小工日工资由30元增加到40多元,平均月工资1300多元;电焊工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1万人,新增务工收入7.32亿元。
像大多数进京打工的农民一样,郭北管在饭店刷过盘子,在车站当过装卸工,在街头卖过菜,尝尽了风吹日晒挨冻受累的酸甜苦辣。“乡下人不会别的,难道还不会拿个废油桶洗干净,生起炭火,把面发酵了和上几公斤油,烤几个饼子吗?”奔忙中的郭北管发现,许多建筑工地的工人吃饭时间非常有限,而且饭食简单,他估摸着要能把家乡的饼子引进京城,或许这是一条挣钱糊口的好门路。
“说干就干!”郭北管一气儿跑回襄汾县永固村,把自家那两亩贫瘠农田交给别人摆弄,领上妻子,带着炉子和面粉,又来到北京。开始他在一处工地旁租下一块背风地,打起了饼子。还别说,饼子一打出来,就深受工地工人和附近居民的欢迎,这头一炮算是打响了。可好事多磨,房屋拆迁、工地竣工、卫生整顿、市容督查,一年中,郭北管被迫换了十几个地方,最后终于在北京西客站附近安了家。
站稳了脚跟,郭北管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做出好饼子,他常盘算和面的比例,烤饼子时,他紧盯火候,琢磨什么时间起最佳,什么牌子的面粉最适合做饼子等。几年下来,方圆几公里内,郭北管的饼子已相当有名,每天都供不应求,一年下来净赚好几万元。
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郭北管把几个亲戚朋友也带到北京,先是在自己的摊位上帮忙,手艺学成后,又帮衬着在其他地方支摊独立做起生意。就这样,亲戚带亲戚,朋友拉朋友,永固村90%的年轻人都跑到北京打起了饼子,附近南贾、赵康、汾城等几个村的人也纷纷加入“饼子大军”。如今,“永固饼子”以香酥、松软、物美价廉在京城树起了品牌,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食品。(来源:三晋都市报;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