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品牌”啥模样
鼠年的春节已经过完,一年一度的“春节品牌”活动也已告一段落。凤凰卫视中文台“一虎一席谈”节目不久前关于中国人如何过好传统节日和该不该过洋节的一期节目,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兴趣。主持人一虎先生请来了北大、清华教授、企业家和人文学者进行辩论,大家的观点各执一词,说来说去,都统一到一个问题上,即中国传统节日的形式和内涵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如果能够从洋节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节日中吸收有益成分,不断完善我们的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比如春节,我们在庆祝前几年向世界推广春节品牌取得可喜成绩、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春节的同时,是否也要进一步反思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说实话,让外国人知道春节和愿意站在一边看热闹,只是最基础的一步工作,而让其真正喜爱春节和积极参与春节,才是推广春节的目的。而如果想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和我们一起过春节,就需要我们整体推广一种春节的标准过法。但是,春节的过法究竟是啥样?春节的内涵和形式究竟是啥?“春节品牌”究竟是啥模样?似乎谁也说不清楚。
换句话说,在让“春节品牌”走出去之前,我们是否应该首先自己打造好“春节品牌”,是否应该充分研究中国各个民族的春节过法,提炼出中国春节的主流内容和形式,并给予提高和完善,进行必要的现代创新,形成中国春节的程式。首先应该将打造好的春节品牌在全国进行推广,然后再向世界逐渐推广。
已经有许多专家呼吁,春节不能再没有统一的程式了!程式是节日的灵魂载体和魅力体现。一个国家的节日,的确不应该过得像一盘散沙。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很深刻。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端午节,传到韩国已有1000多年,在端午发源地中国,端午的过法一般只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而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对端午进行了很多创造性的发挥,形成了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来庆祝的韩国十大地方庆典之一,每年从农历四月初五到五月初七,韩国的端午都活动不断,固定活动有假面舞会、歌咏比赛、摔跤比赛、秋千表演等等,传统歌谣和现代歌曲在端午节也都有表现的舞台,端午在韩国早已经形成美好的节日程式。因此,韩国的端午祭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发源地的中国端午节,和中国的春节乃至其他传统节日,至今仍然仅仅停留在民间传统节日的层面上,还不能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缺少设计和提炼,缺少创造性发挥和融合现代需要,是中国春节的缺憾。
希望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春节文化的梳理打造工作,使包含着人类许多共同价值观如亲情、团圆、友情、热闹的春节,成为真正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节日,成为拥有动人歌曲、拥有美丽烟花、拥有悦耳爆竹,更拥有固定程式的民族节日,从而也为向世界推广春节文化活动,为使春节成为世界性节日,奠定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