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牌魔力成为真正的魅力
一条极富特色的清真街,即将在省城贵阳已成品牌的合群路登台亮相。这是合群路百余个夜市摊位年初实现统一管理之后,城市管理者做强扮靓合群路夜市的又一精心力作。
而在黔北湄潭,如何塑造挺立于市场的品牌,继而发挥品牌深层次魔力的思索,同样触发决策者在茶产业提升上迈出了可喜步伐。
就在湄潭,往昔以卖茶青为主的“湄潭翠芽”,最近勇敢实现了从“名角替身”到“自家品牌”的飞跃,在全国以大手笔开设了300余家专卖店。伴着四溢的茶香,内在品质优异的“湄潭翠芽”开始被外界瞩目。
无论是“清真街”代表的城市发展,还是“湄潭翠芽”标志的产业升级,其与当前省内众多鲜活案例一起,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强烈的品牌觉醒和竞争意识。珍惜声誉,创牌夺先,品牌的魔力定会让有心之人尝到甜果。
其实,有了注意力才有吸引力,有了品牌优势才有竞争优势,这已经是市场经济早已诠释的规则和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清真街”也好,“湄潭翠芽”也好,本不是什么稀罕之事。但恰恰就在我们身边,倒自家招牌、砸自家饭碗的事却屡屡出现,让人口耳相传之余,不免深深扼腕叹息。
究竟成就美名还是恶名,品牌的魔力也有另一番面目——
7月22日,报载“剑河教师旅游团滞留贵阳数小时”就是一桩。文中所述的某旅行社,实力如何不知,却大着胆子敢与剑河40余名成员的教师团队签订协议,洋洋洒洒组织起大理、丽江单卧单飞六日游。回程时终于争议骤起,这家旅行社否认曾承诺把游客送回出发地剑河了。游客亮出书面协议后,旅行社负责人却就是不认账,一口咬定该协议并非原件。
那好啊,大家把原件拿出来看看不就得了?岂不知,这家旅行社以“不泄漏商业机密”的堂皇之由,拒绝出示所谓的协议“原件”。尽管此事后来经协商得以解决,但如果报道属实的话,这群旅客如果再碰到这家旅行社,怕会躲都躲不及。因为这家旅行社的牌子,在他们不少人的心中已经“倒”了。
还有广东佛山“8千万元校舍四年后地陷”,也是让人惊心之例。竣工不到四年的校舍随处可见地面下陷、墙体开裂,教工宿舍渗漏水,校道千疮百孔、如波浪起伏。全校2000多师生心惊胆战,如履薄冰。
是谁修的这家校舍,恐怕今后真得列入“黑名单”。我看,危机一日不除,施工单位的反面“招牌”就必然存在一天。只是苦了无辜呆在危楼中的老师和孩子!
由此观之,创品牌树品牌的意识尽管大家都不陌生,但临到当口,利欲熏心得什么也不顾的却也大有人在。品牌的魔力这时往相反的方向传播而蜕变为昭著的臭名。让贪蝇头小利者失大局,让不珍惜声誉的劣商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变魔力为魅力,真正获得品牌赋予的真谛。“清真街”与“湄潭翠芽”现在已有了可喜的开端,但毕竟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愿其自强自惜,为己争光,为民添福。
作者: 邓航 编辑: 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