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报道,肇庆的山,以秀丽闻名;肇庆的水,以宽阔著称。肇庆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的景点数不胜数。然而,最具有吸引力的,还是她丰富的文化资源。
据《西江日报》报道,新时期的肇庆人,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肇庆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去年,全市各地通过打造宋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广信文化等品牌,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其中,中心城区发挥“中国砚都”品牌效应,编辑发行了中国文房四宝系列邮集,加快开发端砚文化村,探索端砚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的新路子,端砚的制作、销售、旅游产业不断扩大;实施宋城墙保护修复工程,加强对城区现有14个文化旅游景点的整合,制定了规划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城区西江北岸历史文化旅游带的开发。鼎湖区完成了《砚洲岛旅游概念规划》,推出了康体健身之旅、历史人文观光之旅、沙滩度假休闲之旅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高要以广新农业生态园为载体,推出了农业科技游、绿色生态游、务农体验游等一系列产品,同时加强与周边的高尔夫度假村、棕榈园、林业园、狩猎场等资源的整合,着力打造大生态文化旅游圈。四会加快“古法造纸第一村”、地下森林景点的建设,提升“摘柑采玉”之旅,加快建设国际玉器城,谋划做大玉器文化精品旅游。广宁加快竹海大观的配套建设,推出竹乡文化美食之旅,推进观海楼、古水河、螺壳山风景旅游区等的规划开发。德庆进一步完善了盘龙峡、金林水乡的配套设施,成功申报“龙母诞庙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封开加强挖掘包装封川古城、杨池古村、状元草堂,完成了广信文化园的第一期工程——广信塔建设。怀集以攀岩大赛为平台,以燕岩、世外桃源、燕峰峡温泉漂流为载体,强化怀集“长寿”、“健康”、“美容”、“休闲”的旅游文化特色,使“燕之旅”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
立体宣传打造文化旅游形象
知名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肇庆也亟需加大促销力度,把一个鲜明而有感召力的文化旅游形象推介给大众。
北京—肇庆—三亚,上海—肇庆—三亚旅游专列的开通,成为宣传肇庆市文化旅游的新契机。今年,肇庆市在巩固本省传统客源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京广沿线、华东市场、港澳台市场等三大新兴重点客源市场。京广沿线市场以北京、武汉、长沙为重点;华东市场以上海、杭州、苏州为重点;港澳台市场包括香港、台湾、澳门三地。同时鼓励本地旅行社、景区和酒店到省外和境外设立促销网点,努力提升省外游客的比例。
省外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扩大肇庆的知名度。随着暑假的到来,肇庆市已经制定出详细的营销计划:在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出口做一个大型灯箱广告,时间一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肇庆旅游城市形象广告,时间一年;在北京国际机场和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共270台电视分别做半个月5秒广告;暑假期间,在《中国旅游报》每周做1/8彩色版面广告;印制暑期旅游宣传单张在北京—肇庆旅游专线组团联盟27个门市部派发宣传;印制暑期旅游宣传单张在北京夹报派发宣传。
种种得力的措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肇庆的文化旅游品牌,一定会在广大游客心目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区域联动打造文化大旅游
开发建设新的旅游项目,为文化旅游形象宣传造势,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联合营销,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战略。今年3月,由肇庆和梧州联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开奇境,两广省界游”线路正式启动,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一线路表现出的强劲影响力,为肇庆市开展省界旅游联合营销开了个好头。
4月24日,第148期羊城晚报财富沙龙暨“省界旅游联合营销”论坛在广西梧州举行。这是一场被誉为“出海口与江之源的对话,白云山与白云山的对话”,意思是位处两广交界的梧州、封开两地,表现出了广东、广西在旅游资源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的是,梧州与封开同样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在文化浸润下人才辈出。差异的是,两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单纯到梧州或者封开,都无法充分体会到两广交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魅力所在。这次省界旅游联合营销论坛达成的共识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省界旅游营销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振兴两广旅游经济。
自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启动以来,泛珠旅游合作已步入第三个年头。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打造黄金旅游线路,这种合作方式由于拥有远胜于单景区或单个地方的客源吸引力,目前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肇庆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正乘着这一势头迅猛发展,彰显其特有的魅力。
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决定了肇庆的城市建设将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为一个主要方向。走旅游内涵发展道路,突出名城个性,实现名城价值,相信肇庆的旅游业也会随之踏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