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崛起“文化玉都”
帽盔山中的岫岩如今变得更加开放了。
近年来,岫岩满族自治县持续开展系列令人瞩目的开放活动:竞选国石,争取冠名玉星,申报中国玉都,玉品申遗并参与奥运等,都如愿以偿。扮靓了岫岩“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也是一个地区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岫岩县委书记刘国秀说,文化能搭台,文化也能唱戏,因为文化创造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参评国石名声振珍惜资源限采玉
“天下之美玉为先,中华美玉出岫岩”———岫岩文化人妙笔生花,这一佳句在1999年至2003年由中国宝玉石协会组织的历届国石评选展示活动中叫响。
“岫岩是一个资源大县,拥有42种珍稀矿藏,其中玉石储量居全国首位。但是,我们曾捧着金碗要饭吃,过去甚至有人拿岫玉砌猪圈、压酸菜。”岫岩县领导介绍,过去岫岩知名度很低,岫岩常被外地人念成“由岩”或“山由岩”。1999年,岫岩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提出“举全县之力参评国石”,并明确提出:以玉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玉为纽带,广结天下有识之士;以玉为桥梁,走向世界大舞台;以玉为窗口,展示岫岩新形象。
岫玉包括透闪石质的老玉、河磨玉及赤橙黄绿青蓝紫兼备的蛇纹石。其中,黄白色老玉、河磨玉与新疆和田玉品质相同。在古代,由于岫玉未受宫廷和大文人的大规模推宠,没有引起社会上的广泛重视。而通过竞选国石,岫岩名声大振。在国石评选展示活动中,县委书记、县长三度率领机关干部和玉雕技术人员,带着大批玉雕作品进京,既展示精美玉雕艺术品,又虚心学习别人长处,进而超越自我。其间,先后组织摄制了《玉都》电视剧和《国石之光》10集电视系列片,经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播出,进一步扩大了岫玉在国内外的影响。岫玉在国石评选中,先后获得专家学者、北京市民投票和参评精品得分三个第一,成为“中国国石第一候选石”。“带着希望和玉雕精品来,带着喜悦和奖杯归。”岫岩的干部和玉雕人员经过参加国石评选,都觉得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随后,县里投资140万元,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玉雕专业学校和岫岩玉研究所,不断培养岫玉资源开发中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县妇联也以培养妇女玉雕人才为目的,建立了玉女玉雕学校。
记者在采访中问:“现在还有拿玉石砌猪圈、压酸菜的吗?”“早就没有了。”岫岩玉管理局领导说,岫玉储量很大,但更多属于子孙后代。十余年来,县里相继制订《岫岩玉资源保护条例》和《岫岩玉资源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关闭多个非法小玉矿,严禁乱采滥挖。并对矿山实行新工艺暨限量开采,年开采量限定在千吨以下。过去,每吨蛇纹石玉平均只卖两三万元,限采后逐渐增值,目前已卖到十几万元。去年全县开采玉石600吨,产值却达到3000多万元,缴税2000万元。
抢冠名“岫岩玉星”竞申报“中国玉都”
夜望宇宙,繁星满天,有一颗肉眼看不见的星经常牵挂着岫岩人,那就是“岫岩玉星”。星星浑然天成,但人类把它编上号码并且命名就有文化色彩了。岫岩人抢抓机遇争取“岫岩玉星”的冠名,与其说是“追星”,不如说是“自我造星”。透出来的是强烈的“文化品牌”意识。
1996年12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这一成果很快被国际认可,新星获得了21313永久编号。要给小行星命名的消息传来,精明的岫岩人闻讯后奔走疾呼:何不叫“岫岩玉星”!这一提议得到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支持。2006年9月30日,“岫岩玉星”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的批准。
“以县域地名和矿产名命名小行星,在中国尚属首次。我们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却扬了大名。”岫岩县常务副县长邓延发说,没有岫玉作为“中华第一玉”的厚重文化沉积,就不会有“岫岩玉星”的冠名成功。
岫岩争取玉星冠名始于2005年。同年,中国矿业联合会要冠名“名牌矿业城市”的消息传来,县领导班子为之一振:岫岩一旦冠名“中国玉都”,文化品牌就会大幅增值,就会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就会带来更大的商机。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力量向“中国玉都”目标冲刺。很快,中国矿联“中国玉都”评审组来岫岩考察,他们被这里玉矿藏的丰富、玉文化的源远流长、玉雕工艺的精美绝伦和蓬勃发展的玉产业所震撼。经过专家学者们的严格评审和公示,2006年12月28日,岫岩县被冠名为“中国玉都”。
“岫岩玉星”冠名和“中国玉都”申报双获成功,岫岩县的知名度、美誉度由此大大提升。随后,岫岩县商贾云集,寻玉、赏玉、购玉、拜玉者纷至沓来,岫岩玉身价开始上涨。特别是今年“五一”黄金周,岫岩大小宾馆家家爆满。岫岩人不失时机地向客人们介绍:岫玉制品不但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省政府命名为辽宁地方精品,还被省旅游局评为“十大旅游精品”、被鞍山市政府评为名牌产品。
玉缘奥运铸辉煌爱心惊动联合国
北京奥运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盛会。岫玉制品能入选2008年奥运会指定纪念品,成为全国入选奥运会纪念品的唯一玉种,同样是岫岩人锐意追求的回报。
去年6月,岫岩县委、县政府得知“中国人文奥运纪念品设计大赛”即将举办的消息,立即组织能工巧匠精选玉料,紧密围绕人文奥运主题搞创作。经过数月努力,琢出的7件作品一亮相京城,即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7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走进奥运,拥抱中国”等3件作品获最富创意金奖;“志在千里”等4件作品获最佳收藏纪念品金奖。经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奥运会期间,7件玉雕作品每件限量发行2008套。岫岩人玉结缘奥运梦想成真,玉都人民备受鼓舞,目前纪念品的批量制作正紧张筹备中。岫玉作品不仅走进奥运会,更走进了联合国。近年来,岫岩县着力帮助贫困儿童、妇女解决其求学、就业、医疗、脱贫等困难。2004年将21名孤儿送入鞍钢蒋晓云创办的“岫岩孤儿之家”,次年征得日本东州先生20万元捐助建成“春蕾小学”,当年吸收百余名孤贫儿童就读。将27名孤贫女孩送往鞍山市第九中学春蕾班享受减免学费就读。4年来,县妇联协调救助资金百万余元,救助贫困儿童300余名,并为农村妇女提供公益比重较高的体检和疾病治疗,受益妇女达3万之众。这项让万户农家受益的“爱心工程”得到媒体的广泛报道。今年4月中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美国寄来明信片:“中国辽宁岫岩妇联孔华(收)。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6月17日,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理事会NGO高级官员哈尼法梅佐伊女士专程赴岫岩考察妇女儿童工作。热情好客的玉都人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敬赠礼物:岫岩玉雕大师张玉珍、杨德民合作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岫岩画家李宝瑞创作的中国画《和平富贵》牡丹图。7月3日,潘基文在日内瓦收到玉壶和中国画,他手拿玉壶欣赏着,这一难得场景被中国外交官摄下,照片通过互联网很快传到岫岩。岫岩,正努力向国际化“玉都”走去。
让岫玉文化持续光大
专家考证,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3件玉砍斫器,距今已有2万多年,其用玉石即为一岭之隔的岫岩细玉沟透闪石;在辽西、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及“红山文化”的环、瑗、璧及玉龙、玉龟、双龙首饰,在沈阳新乐遗址下层出土的小型玉工具斧、锛、凿、刻刀及玉珠,距今5000年至8000年,所用均为岫玉;河北满城陵山西汉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距今2000多年,也乃岫玉雕制而成。
2006年经国务院认定,国家文化部批准,岫岩玉雕荣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国玉都”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哪儿?红山文化续篇如何续写?7月10日至11日,在辽宁省暨鞍山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下,打造“中国玉都”文化品牌专题论证会在岫岩县召开。省内十余位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库”、“外脑”作用,提出了参考价值极高、操作性极强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岫岩县领导的高度赞扬。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张伟说:“岫岩县需要抬高玉制品上市的门槛,要建立一个机构,严把玉制品‘上市关’。合格的贴标签放行,不合格的扣下。每年可考虑限采玉矿藏一个月或若干时间,强化人们的珍惜资源意识。”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曹萌说:“岫岩是玉都也是满族故乡,民俗悠久,样式繁多,这都是岫玉要着力表现的对象。玉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结合,将是玉文化承载内容的更大拓展。岫岩要争取与鲁美学院联办学校,培养更多学院派的玉雕人才。”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总结出岫玉的“五缺”:缺少综合开发战略,缺少国际竞争软实力,缺少一首歌,缺少一个故事,缺少一个节日。大家建议“中国玉都”就要有个“玉都”的样子,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是建设之母”的思路,从现在起,每动一草一木,都要经科学论证。
采访岫岩,记者发现该县在从玉石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非常喜人。现有玉雕加工厂点3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玉雕工艺品已发展到7大系列上千个品种,远销亚、欧、美3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玉雕市场日趋活跃,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的优势。全县已建成十多个玉雕专业村,8大玉雕市场,生产销售总量占全国同行业总量80%以上。
近年来,岫岩在玉产业及旅游产业拉动下,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到去年末,全县生产总值实现64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210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升至全省8个民族自治县和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第一位。岫岩———中国玉都,在文化的强力支撑下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