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问题凸显弱势 工业品牌期待更多桂林制造
桂林工业品牌弱势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工业品牌中的传统技术产品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甚至没有一个名牌产品。
大中型企业撑起桂林工业品牌一片天
本报记者 黄蓉 现阶段广西执行的工业品牌主要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知名出口品牌、广西著名商标、广西名牌产品”六类品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共获得各类工业品牌95项。其中,中国名牌1项(桂林橡胶机械厂的液压硫化机),中国驰名商标3项(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三金”商标、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的“漓泉”商标、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天和”商标),国家免检产品5项,广西著名商标23项,广西名牌63项。
现阶段桂林工业品牌有三个特点:一是桂林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以及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业产品中,主要是由大、中型企业生产。这些大中型企业比较注重对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少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工业品牌相对集中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情况来看,主要品牌集中在食品、饲料、医药、机电生产等四个领域。三是从地域分布上看,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桂林主城区。
品牌战略成就知名企业
多年来,我市不少大型骨干企业积极实施工业品牌战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价值,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将企业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橡胶机械制造商。”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桂林橡胶机械厂领导介绍,经过40年的发展,桂林橡机厂已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橡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几年来,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主导产品轮胎定型硫化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40%以上,并批量出口到日、法、意、美、印度等地世界著名的轮胎公司。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快速发展,2002年该企业销售额1亿多元,2003年为3亿多元,2004年以来每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取得了橡胶机械销售额国内第二、世界第六,其中轮胎硫化机产量世界第一的佳绩,实现了三年三大步。2006年企业生产硫化机450台,销售收入5.5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40%。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高新技术出口创汇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专利试点企业。2006年,子午胎定型硫化机获“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企业于2000年获自营进出口资格证。
漓泉啤酒通过不断打造品质铸造名牌,被确认为中国优质啤酒,“变革与创新是燕京漓泉发展的灵魂,是燕京漓泉取胜的法宝。”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建华说。燕京漓泉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强强联合的标杆,它在桂林市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工业总产值率先超过10亿元,税收率先超过2亿元等,2006年公司的产能达到60万吨。总结它的成功经验,主要是优秀的企业文化、雄厚的资金保障、先进的啤酒生产技术。为了提高“漓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燕京漓泉公司从2002年开始每年都投入15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近几年来,企业每年都扩建10万吨啤酒生产线,在技改和扩建中不断地将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运用到公司的生产上,保持了在啤酒行业装备水平的先进性。燕京漓泉已连续4年进入广西企业50强。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漓泉品牌价值达到22.88亿元,已连续4年与海尔、联想等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
四大问题凸显桂林工业品牌弱势
我市在实施工业品牌战略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市经委相关人员分析认为,目前桂林工业品牌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品牌的数量和占有率少。中国名牌产品仅有1项,占全广西的10%;中国驰名商标3项,占全广西的27%;国家免检产品5项,占全广西的14%;广西著名商标23项,占全广西的14%,广西名牌产品63项,占全广西的20%,没有一个企业获中国知名出口品牌。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桂林工业品牌弱势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工业品牌中的传统技术产品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高新技术产业甚至没有一个名牌产品。三是缺乏品牌培育、保护和经营意识。相当部分的企业重视产品生产,忽视品牌建立,缺乏品牌培育经营意识和人才;不注重资源的有效整合,未能形成一个强势品牌带动企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品牌合力。四是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工业品牌建设体系任务繁重。
“工业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与工作制度,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分工与协作。企业作为品牌建设主体,需要把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质量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共同推进桂林工业品牌培育建设工作。”市经委技术进步与装备科负责人如是说。
走有“桂林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惟有走工贸结合、名牌战略和自主创新之路。桂林工业发展要走一条桂林特色品牌发展之路。据悉,目前我市正在制定《桂林市培育工业品牌实施办法》。据有关部门透露,从现在起用五年时间,桂林工业要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市场竞争优势以及能冲刺世界名牌的著名品牌和驰名商标,要培育更多“桂林制造”的名牌产品,发展的重点产业涉及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轻工及食品饮料产业、橡胶制品产业、矿产及冶金产业五大门类。从桂林市培育工业品牌计划列表看,今后五年我市一大批骨干企业的65个产品被列为重点培育项目。
要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业内人士认为必须要有措施和政策给予支持:
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业品牌建设协调机制,加强对工业品牌培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市经委积极协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务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分工与协作,形成合力,研究确定不同时期工业品牌培育发展的工作重点并组织落实。各部门对品牌产品进行动态跟踪,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励政策的协调机制,不断整合信息资源和政策资源,共同推进桂林工业品牌培育规划的实施。
二是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实施分类服务,多层次指导。对不同梯队的企业,采取不同支持方式,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实施滚动推进,培育广西、中国及国际品牌。
三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培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扶持品牌发展的政策力度,支持企业创建品牌;要加大财政对实施品牌战略的投入,市、县、区各级财政就品牌战略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必要的品牌战略专项经费;实施激励措施,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科研孵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能源保障、检验检疫、产品通关、跨国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给予便捷服务,对获得名牌、驰(著)名商标、免检产品、知名出口品牌的生产企业,在科技三项资金、品牌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四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立以企业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