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品牌促进温州新跨越
“品牌强市”是实施温州“第三次跨越”的重要内容。实现温州经济社会的“第三次跨越”,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努力实施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的新跨越。
品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最发达国家,其拥有的世界性品牌也最多;从国内看,浙江经济名列全国前茅,而浙江品牌居全国前列,驰名商标数量名列全国第一。
实现温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打响从“温州制造”向“中国特造”转变的品牌,全力实现“品牌强市”战略。目前,温州已拥有全国驰名商标58枚、中国名牌产品3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79枚、市知名商标221枚……特别是乐清市柳市镇和永嘉县瓯北镇,已成为全国品牌强镇,分别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枚、11枚。
政企合力创品牌
温州人依靠自己独特的精神和力量,打造独一无二的品牌大军,这些自主品牌,支撑了温州经济的大半江山。如今,温州品牌建设战果累累,已成为温州实力的象征。
但在不断推进了“品牌强市”战略实施,完善良好的创牌护牌机制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一些单位对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地位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其次,品牌结构不合理,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全市58枚驰名商标中,全部是制造业品牌;再次,贴牌加工现象仍然存在,强势品牌缺乏,品牌价值不突出;第四,缺乏自主创新的品牌;最后,部分地区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也依然存在,如“劣质奶粉事件”、“毒鸡翅”事件、“黑心毯”事件、“头盔”事件等。
近年来的温州创牌工作经验表明,推进“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关键是在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反映温州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旅游业的需求,必须实行政企分开,企业为主,合力创牌。
在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制订和完善创牌的奖励政策,对取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在项目专项、用地指标、能源供应、财政贴息、科研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政策予以倾斜,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近几年,温州市政府及部分县(市、区)政府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或100万元不等的奖励。
企业是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的主体,是品牌建设的设计者、生产者和推广者。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必须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积极打造国际品牌
温州经济是民本经济、“草根经济”、“老百姓经济”,在新的形势下,正面临着强劲的挑战。
要实现民外结合,走出一条“以民引外,民外合壁”的路子,打造中国名牌产品,就要积极利用品牌效应,通过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形成品牌产业链。如乐清形成了以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为龙头的低压电器产业链;永嘉形成了以奥康集团、红蜻蜒集团等为代表的皮鞋产业链;鹿城形成了以法派、庄吉、美特斯·邦威等为代表的服装产业链。
目前,该市境外注册商标仅733枚,与企业创牌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要鼓励企业提高品牌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化延伸。如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拓宽国际市场,2006年出口额达1644万美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虎牌”打火机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而且产品还远销美国、西欧、加拿大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推进“品牌强市”战略实施进程中,还要在重视培育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区域品牌。如对温州康奈、奥康的皮鞋,消费者普遍认为是好的,这充分说明企业的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温州皮鞋都是好的,这也说明温州区域品牌还没有形成。要经过若干年努力,形成一大批具有温州特色的区域品牌。
发挥职能
助推“品牌强市”
“品牌强市”是实施温州“第三次跨越”的重要内容。实现温州经济社会的“第三次跨越”,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努力实施从“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的新跨越。
目前,全市工商系统上下要牢固树立统筹监管的理念,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各方力量与信息资源的优势,形成品牌建设部门协作、系统协作、企业协作、跨地区协作网络,并建立品牌信用评价、联手维护、重拳出击和长效监管等机制,立足品牌培育,着力抓好以下5项工作:一是制订品牌发展的5年规划;二是强化服务,鼓励企业创品牌;三是拓宽渠道,盘活品牌资源;四是促进专业品牌基地建设,发挥专业商标品牌群体聚集优势,打造商标品牌孵化器;五是加快农业品牌培育步伐。开展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资源普查,做好区域特色农副产品的注册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培育工作,创造更多的农副产品品牌。
在此基础上,引导企业多渠道申请商标注册,不但鼓励企业申请国内商标注册,而且要引导企业申请国际注册。同时,要扩充品牌培育库,认真做好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指导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提升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并邀请具有法定资格的评估机构,对获得驰名、著名商标价值进行科学评估,扩充企业的无形资产。
今年4月,在该市工商局指导下,成立了温州市品牌协会。协会还牵头组织了“品牌与企业价值”论坛,承办品牌建设的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后,还将通过举办提升品牌战略论坛,广泛开展推进“品牌强市”战略系列宣传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视品牌,争创品牌的氛围。
高金纯(作者系温州市工商局副局长)
撰稿: 高金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