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个人改名名字点评
起名知识五行原理姓名人生
公司起名产品起名
品牌命名综合起名
收费标准付款方式服务流程
加盟合作联系我们专家简介
风水知识周公解梦生辰八字星座运程在线字典
中华称谓易经数理孕育知识说名道姓免费算命
起名知识当前位置:起名知识 > 品牌起名 > 浏览文章

百年文化品牌跃出新姿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当你环顾嘉兴四周,会发现一座座小城镇像众星捧月般围绕在城市周围,不仅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源,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后备发展空间。而在这些卫星城镇中,七星镇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没有揭开面纱的少女,湘家荡是她明眸善睐的眼睛,120多条河浜是她的血脉,不断滋养着勤劳的七星镇人……她的纯净、无暇与质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如何让这位美丽动人的少女走出深闺,散发更加诱人的光彩?作为南湖区区域面积较小的镇,七星镇如何发挥出最大效益缩小与区域内其他镇的差距,实实在在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是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班子一直考虑的问题。

  当记者近日走进七星镇党委书记柴荣明的办公室,墙上一幅七星镇的区域分布地图使这个问题的答案豁然开朗。“七星镇将在城乡统筹中提升自己内涵,今后几年,这里将建成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区,以七大公路向东、320国道向北拓展的工业功能区,以320国道和杭申线为两冀的综合物流区,以湘家荡开发为重点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镇党委书记柴荣明一边指着地图上各个区域,一边向记者描述七星镇的宏伟蓝图。

  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省级生态镇”、“省教育强镇”、“东海文化明珠镇”、“省体育强镇”、“省小康型老年体育镇”、“嘉兴市平安镇”、“市特色文化镇”、“市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七星这颗南湖畔的明珠,正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农业是七星镇的根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就是一张让七星人引以为豪的金名片。

  2001年,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园区总面积35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5万亩,位于七星镇320国道两侧。通过六年时间的建设,园区核心区已凸显现代农业形象,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科技孵化园、农业对外招商园和绿色农产品产业园四大功能区的建设让周边城市刮目相看:短短几年的时间,核心区已建成四大种养业现代种子种苗工程和园区农业信息中心、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等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市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省级农业企业研发中心1家;拥有农产品品牌7个,其中嘉兴市著名商标2个;已有2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的认证,1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的认证;园区批准入园孵化科技型企业21家,其中入驻核心区的10家;核心区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5项,市级以上项目15项等。

  这些优异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柴荣明分析认为,主要是依托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重点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研发、集成创新。

  今年9月7日,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我们的目的就是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促进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柴荣明说。

  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美丽迷人的湘家荡是这里的一颗珍宝。经过多年酝酿、规划,湘家荡的开发终于加快了脚步,2008年,其开发将进入实质阶段。目前,开发的规划方案正在等待评审,规划的着力点在于提出这一片区的发展方向,规划引入了共生城市、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力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求理想的平衡点。另外,规划利用城市“绿色景观廊”的构想,将湘家荡的开发与嘉兴城市现状和水乡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规划了一条连接城市核心区的东西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轴线。毋庸置疑,这样的规划将湘家荡开发与七星镇中心镇区的发展融为了一体,将对全镇的建设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一张金名片: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硕果累累

  建材、服装、电声、风机等传统产业曾一度是镇里工业的主导,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让全镇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改善是近年来七星镇党委、镇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2002年,镇里规划启动了1.5平方公里的镇工业功能区,将其作为招商引资平台,为七星镇的工业发展打基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七星镇主动出击,上门推荐、做好服务。去年,七星镇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功能区拓展建设,突出抓好都市经济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

  生态是七星镇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保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党委、政府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杜绝有污染企业的进入。在各方努力下,一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生命力强的优质防爆电器项目在七星镇生根发芽。

  去年,总投资1亿元的创正防爆电器项目落户七星。今年年初,中国防爆电器行业十强企业之一的华夏防爆电气有限公司也把总投资1.5亿元的项目落户七星。他们看重七星的目的是一样的:“这里区位优势独特,服务完善,把项目落户在这里,我们对前景有信心。”今年9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防爆电器行业专家考察了七星防爆电器产业的发展情况后认为,“华夏”和“创正”两大防爆电器企业落户七星后发展势头迅猛,这为七星镇打造中国防爆电器研发制造基地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吸引更多的防爆电器企业、研发机构以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七星,把七星镇打造成为中国防爆电器研发制造基地,七星镇不断优化投资服务,对防爆电器产业实行重点扶持。项目跟踪负责监督制、“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模式的推出,使客商投资的信心增加。

  柴荣明介绍,“创正”、“华夏”这两个防爆电器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防爆电器产业的发展将大大提升七星的工业产业层次,高科技产业在全镇工业中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0%提升到70%。力争5年内引进15家企业,5年后防爆电器行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一个全国防爆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由于水运优势十分明显,依托有利的地理、水资源优势,七星镇综合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崭露头角。2005年,投资3.68亿元的嘉兴内河港国际集装箱港区落户该镇,新建500吨级集装箱泊位12个,年设计吞吐能力35万标准箱。同时,金嘉湖成品油管道工程也把部分油库配套工程选在了七星镇,已建成库容量为5000立方米至1000立方米容量不等的汽油、柴油库。天声国际家私市场目前已吸引了国内300多家知名家居用品、办公家具品牌进驻,市场经营品种达1万余种,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过1亿元。在七星镇,一个西起七星路口,东至东进村约2公里长的商贸物流区正在形成。

  一个蓄势待发的产业: 全国防爆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要使七星镇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破解要素制约是关键。”七星镇镇长张建忠告诉记者:“千方百计缓解土地要素制约是今年七星镇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升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和商品率,七星镇走上了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的探索之路。

  “土地流转后,一亩田的收入要比以前多增收好几百元呢,而我们还可以进厂上班,上了年纪的人还可以到农业园区工作,我们村民觉得这样很好。”对于土地经营承包权的流转,村民们细细算了一笔账后都觉得是一件好事。

  按照镇里的相关文件,七星都市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区域内,已经全面开始了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凡流转期10年以上的,从2008年起,连片土地流转价格以700元为基础,以后每年递增50元,若遇粮食价格暴涨,则另有具体计算方法。镇里还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土地长期集中连片流转。同时,对七十岁以上无各项社会养老保障的高龄老人,在享受上级养老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七星镇还积极创新流转机制,鼓励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通过股权分红获得土地长期收益;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创办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等。

  为了提高全镇的文明水平,七星镇又创新方式,以星级家庭评创活动来带动文明创建。今后,要了解农户的家庭和谐程度,只要数数他家门上悬挂的星星颗数就行了。“劳动致富星”、“遵纪守法星”、“团结和睦星”、“卫生保洁星”、“美化家园星”、“健康娱乐星”和“权利义务星”7个方面的评比全面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东进村80多岁的潘老太太一直独居,子女不管不问,“星级家庭”的评创开始后,子女现在经常去看望、照顾她。村里讲文明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星级家庭的评创带来了一个乡风文明的新七星。

  在博山村村委会党务公开栏里,张贴着58名党员的“为民服务承诺”。“村民如果有啥急病、难事,我愿意免费接送。”这是出租车驾驶员金爱根的承诺。年过六旬的老党员俞寿林则承诺:“每天为外来民工烧好开水,有信件及时送到他们手中。”……58条承诺朴实无华,却件件透着58名党员拳拳之心,件件都能暖到村民的心坎里。

  从今年初开始,博山村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结合“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作出承诺。为了避免承诺“假、大、空”,村党支部引导每名党员在承诺的过程中结合自身能力、特长,并突出先进性、增强针对性、把握可行性、注重实效性。党员作出承诺后,村党支部还要进行“审诺”、“定诺”,之后制成小册子分发到每家每户,以便村民进行监督。在年底星级党员评定中,将由村民对党员履诺情况进行打分。作为七星镇十大创新工程之一,党员承诺制不仅在全镇如火如荼地开展,而且现在已经覆盖了南湖全区。

  记者了解到,新一届党委、政府今年实施的十大创新工程,涵盖了全镇经济、党建、文明等各个方面,为全镇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之泉,不断推动七星又好又快发展。

  一股活力之泉: 创新工程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上个月,七星镇第六届“湘湖文化节”开幕式暨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芽芽杯”舞龙大赛在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落下帷幕。铿锵的锣鼓、金色的长龙,让七星镇镇沉浸在欢乐中。长龙在盛装的舞龙队员的舞动下,伴着锣鼓声欢腾旋跃,忽而各自盘旋,忽而交错融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舞龙的男队员矫健骁猛,女队员灵动轻盈,不时引来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近年来,七星镇舞龙活动在民间快速发展,村民们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排练。目前该镇已有7支舞龙队。他们不仅在镇、村范围内表演,还走出乡镇参加演出活动,表演也开始摆脱以前的局限性,在省、市艺术家的指导下,有了新气象和新的文化内涵,形式和内容更贴近群众,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喜爱。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七星镇人的图腾。早在清代乾隆年间,七星镇的村民们就有舞龙的习俗,正月十三罗庵庙、二月二十李家庙、二月二十三陈家庙等都有庙会,而每逢这些庙会,舞龙都是人们最爱看的节目。在传承了200多年后,舞龙活动从传统的庙会走出,成为七星镇人精神文明的新旗帜。去年,七星镇的舞龙被列为南湖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舞龙表演更是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在金龙舞动的背后,是七星镇人百折不挠、积极向上精神的传承。

  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还有篮球队、乒乓球队,在农闲期间和节假日,七星镇的文化舞台上活跃的都是村民们自己的队伍。以往都是村民等着送戏下乡,现在,通过“种文化”,村村都有了自己的文化品牌,如高丰村的合唱、张字圩村的象棋、博山村的乒乓球……农村文化“内生力”提高了,不仅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培养了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文艺队伍还经常送戏进城,丰富城里人的文化生活。

  七星镇,龙的神话在这里演绎了200多年,在新的时代下,七星人民正在奋力崛起,续写龙的传奇。
 
来源:嘉兴日报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

热门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商合作申请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03-2010 Qihaom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