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个人改名名字点评
起名知识五行原理姓名人生
公司起名产品起名
品牌命名综合起名
收费标准付款方式服务流程
加盟合作联系我们专家简介
风水知识周公解梦生辰八字星座运程在线字典
中华称谓易经数理孕育知识说名道姓免费算命
起名知识当前位置:起名知识 > 产品起名 > 浏览文章

贾平凹首次披露13部长篇新作创作历程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去年3月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贾平凹在京表示:他的下一部长篇小说将关注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困惑;今年“5·23”后没几天,这部描写社会最底层“拾荒族”的21万字长篇新作《高兴》终于杀青,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独行侠”贾平凹文学创作35周年的“献礼”之作。
                                 
  五六月青黄交接之际正逢关中三夏大忙,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新作《高兴》也在滚滚而来的麦香中新鲜出“炉”:如果说《秦腔》是老贾两年前描写大量农民一步步离开土地、从土地上消失的故事,那么两年后的这部力作则是它的续集,接着讲述出走农民在城市里的漂泊生活。6月4日,在宝鸡文理学院陕西文学研究所举办的“贾平凹作品生态学主题研讨会”上,贾平凹向记者首次披露《高兴》的创作历程,这也是他继1993年《废都》之后第二次在作品未公开发表前的公开泄密。
  把手指都写烂了
  《广韵》云:“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作家长年累月地握笔苦耕,中指小关节处自然老茧深厚,写作中间压出的“大坑”直挨骨肉、疼痛难忍,而停笔后这肉胝又鼓起一个“小丘”,隐隐地作痛,成了传统写作者的“标志”。虽然如今大多作家都改用电脑写作,可贾平凹还坚持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稿纸上“长征”,所以他的职业特征尤为明显。当“孙行者”孙见喜拉起他的手指让记者看时,我还是大吃一惊:只见这“大坑”还未鼓成“小丘”,足以证明《高兴》确实杀青未几;再看这茧子竟变成乌青,如皮下淤血久了的颜色,其吃苦精神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贾平凹坦言,写《高兴》的想法比《秦腔》还早,这部长篇熬煎了他3年,写开了便从早到晚地止不住,就把手写伤了,挺艰难的。期间5易其稿,把15万字的初稿改得面目全非,感觉不到位就从头再来。虽说成稿仅21万字,但算下来都过百万字了,是他多年来修改次数最多、最费劲“折腾”的长篇小说。第5稿从今年五一开始,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任务,是他写作最快的一次。同学“刘高兴”是源作家对自己“十月怀胎”生出的孩子自然关爱有加,贾平凹也不例外,如同给娃起名儿一样,《高兴》也三改其名:最早叫《城市生活》,后来叫《刘高兴》,现在确定叫《高兴》。为什么这样起名?贾作家讲出了其中缘由。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真有其人的,名字就叫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同村一个院子长大的好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刘高兴当年当兵复员后回村继续当农民,而贾平凹西北大学毕业后则留在西安作了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啥都莫干成,就生了一堆娃”的刘高兴迫于生计,年过半百领着儿子进城打工,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西安靠拾破烂、送煤为生。有一次刘高兴终于找到贾平凹,便聊起在城里的生活现状。贾当时试图听到儿时朋友的悲苦倾诉,没想到沦为城市“贱民”的同学却一脸乐哉、自若,还是那么幽默,给自己新起名“刘高兴”,给儿子新起名叫“刘热闹”。
                                 
  “刘高兴”日子虽过得清苦但精神却很饱满,贾平凹从他身上看到中国农民的苦中作乐、安贫乐道等传统美德,对当下经济富裕却精神贫穷的准城里人颇有意味。这一典型形象让贾平凹深深陷入沉思,并由此开始了这部新作的构思和准备。
  “问候”盛世里的“贱民”
  贾平凹对当下城市的盛世景象深有感触。他眼见的都是灯红酒绿、一掷千金的城市消费,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可一到农村荒僻处就觉特别心酸,那荒衰景象一如鲁迅笔下的《故乡》。其实他起书名《高兴》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揭开社会表面的繁喧、浮华背后隐藏的不安,直视被大都市花天酒地遮掩起来的这么一群“贱民”们的“非人”生活。尽管他们自己并不觉得,甚至像刘高兴一样成天乐着,但作家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悲伤。他一直在为城乡严重的贫富分化而忧虑:“作为一个作家,我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高兴》正是他用、也只能用手中脆弱的文笔书写当下这真实的浮世绘,问候这些盛世里的“贱民”们。
                                  
   社会对类似拾荒者这些缺少关心、关注、关怀的人群,就像一个人从不会去关注自己的呼吸一样。等到呼吸困难该关注时,人就有大问题了。所以贾平凹的《高兴》是在浓重的悲凉下写一个幽默、长乐的农民。贾平凹一惯坚持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多次强调作家要述写当下生活,所以他还是要求自己写熟悉的生活,走民族化的路子,做到“不走眼”。
                                 
  贾平凹认为,自己已50多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为谁而写和写什么就变得十分重要。他自问文学目前对自己而言意义在哪里?因而再写长篇就很慎重。现在全国每年有1200多部长篇小说,读者普遍反映要么写得过悲、过闹,要么写得虚假,这些铺天盖地的消费性的作品普遍缺乏大的精神、大的技巧。他就忠于生活和良心,怀着平民的忧患意识写出有特点的作品,不奢望存之名山、流芳百年,只求作品能变成一份份社会记录留给历史,让后世从中能看到一点历史足矣!
  “口述体”颠覆《秦腔》写法
                                 
  “因为怕被淘汰”而“来现代化的都市看看”的贾平凹,心中始终坚守着他的乡村情结。这次他的《高兴》依然将目光锁定在农民身上,力图写出作品的温暖感、柔软度,写出人在某个特殊环境下活力饱满的深度。正如农村人所说:“烂泥坑里才开莲花!”
                                 
  值得一提的是,《高兴》与2005年出版的《秦腔》大不相同,《秦腔》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描述20年来中国农村生活的变化,讲述了一个人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生活与遭遇。但许多读者却反映《秦腔》好是好、却不好读。许是作家听取了广大读者的意见,这次《高兴》颠覆了《秦腔》的写法,故事性很强,人物也很简单,加之从最初的第三人称最后改用第一人称叙事,所以很好读。如多年追随并研究贾平凹的作家、评论家孙见喜所言:《高兴》是贾平凹创作中的根本性转型,它彻底抛弃了传统的审美方式,采用纯北方语言的“口述体”,不仅让汉语重新焕发出活力,也使作家自己重获新生!
  “闰土”正给贾平凹作“传”
  挪威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经典名作《玩偶之家》,近百年来作为一出社会问题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意义深远,鲁迅1923年曾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记者斗胆套用鲁迅的标题猜想:贾平凹是否也试图用《高兴》解答“农民走出土地后怎样”这个社会重大问题。
                                  
   30多年来,贾平凹一直站在中国文坛的“风头浪尖”特立独行,褒贬纷争、毁誉参半,既是争议性人物,也是文坛“常青树”。有人戏称:“扑不灭的火,舀不干的水,打不死的贾平凹!”想必这部关注“三农”问题的作品不日出笼,定能再次激活当下的文坛!
                                 
  顺便给大家说一个题外的花絮:刘高兴听说贾平凹要拿他写小说,很高兴当一回老同学笔下的主人公“原型”。他自比鲁迅笔下的“闰土”,自言要给贾平凹作传,听说现在已写了3万多字!
                                 
  “书也有它的命!”这是贾平凹常说的一句话。这次也一样,对《高兴》的命运贾平凹还抱听天由命态度:预计今年10月份第5期《当代》双月大刊将一期刊完,随后作家出版社再出单行本。最后,贾先生谦虚地希望大家不要嘲笑土里土气的“刘高兴”就好。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
下一页:产品取名

热门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商合作申请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03-2010 Qihaom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