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个人改名名字点评
起名知识五行原理姓名人生
公司起名产品起名
品牌命名综合起名
收费标准付款方式服务流程
加盟合作联系我们专家简介
风水知识周公解梦生辰八字星座运程在线字典
中华称谓易经数理孕育知识说名道姓免费算命
起名知识当前位置:起名知识 > 品牌起名 > 浏览文章

梦海演艺打造文化品牌追求产业梦想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2004年以来,在威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市文化局把“打造文化品牌,追求产业梦想”确定为全局的重点工作目标,把培育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当作发展文化产业的破题之作并加以规划运作,倾力打造出一台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项目《梦海》,被业内专家誉为“小剧目,大舞台”、“小演艺,大社会”、“小局部,大影响”。作为威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梦海》向国内外观众成功演绎了人居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提升了威海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一、顺势应时,构建品牌,关键在文化品质

  为了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2004年上半年,市文化局多次牵头组织专业人员在全国范围内考察学习,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达成共识:威海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必须围绕市委提出的“建设融鲜明海韵、浓郁民俗、厚重历史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威海文化”来做“海文化”文章。这一想法与我市旅游部门一拍即合,并得到大力支持。于是市文化局决定创作推出一台面向旅游市场,高起点、高水准,既富时代气息,又具威海地域特色的大型情景演艺———《梦海》。

  梦海演艺经过近三年的运营实践,我们认为,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质是关键。精心打造《梦海》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论证、修改、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过程。《梦海》演艺上演后,市文化局先后组织召开7次研讨会,对剧目进行反复修改。一是增加其文化含量。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沿海渔村和民俗特色村收集素材,挖掘了胶东地区“祭海”、“渔家秧歌”、“庆丰收”等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节目并加以提炼,充实其中,增添了演艺的海文化韵味和地方特色,使之更有看点。二是增加其技术含量。充分运用现代一流的高科技手段,对灯光、音响、舞美、服装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改造,提高了《梦海》的艺术品位,使之更有卖点。三是不断完善演艺内容,增加了融合民族器乐、古典曲目和古典舞蹈为一身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演艺《梦海情韵》,使之同情景演艺《梦海》珠联璧合。之后又相继推出了《梦海精粹》、《梦海综艺》,从而形成强劲的《梦海》演艺系列工程。

  经过三年的反复锤炼,《梦海》的演出效果越来越好,赢得国际国内观众的交口称赞。许多国内外专家观看后认为:这台节目对于发展威海文化产业具有战略性意义,必将成为展现“海文化”特色的一个知名品牌。

  二、主动出击,提升效应,根本在市场对接

  发展文化产业,就要自觉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围绕市场这一指挥棒,我们认真研究,做好了市场对接。

  一是紧密依托市场,主动应对需求。我们有效整合节目内容,灵活调整演出时间,并打磨出适应不同观看层次、不同演出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的精品剧目和节目套餐来应对市场需求。我们合理调配了演出档期,规避北方旅游“半年闲”,做好圣诞等节日市场,适时连续推出“梦海特色婚庆”、“梦海圣诞狂欢夜”、“梦海新年民族音乐会”等新型经营项目,主动适应市场。每年圣诞节两天,即可实现纯利40万元。化整为零,外派演出小分队走出国门,积极拓展海外演出市场。同时加强节日期间对企业、农村市场的营销,主动送戏下乡、送戏上门。

  二是区别不同市场,拓展演出领域。对本地市场,举行市直部门和各大企业负责人专场汇报演出,吸引决策者的注意力,邀请其在开展大型商务活动和政务活动时优先考虑观看《梦海》;对省内市场,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登门造访青岛市旅行社协会,邀请青岛、烟台和威海骨干旅行社负责人及主要业务人员观看《梦海》,并就市场开发等问题进行座谈、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对国内市场,积极参加各省市旅游推介活动,并同全国各地200余家旅行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国际市场,成功举办“2006和2007年度《梦海》系列演艺推介活动”,成功运作了赴以色列、新加坡、韩国、法国等的商业性演出。这之中,既有大兵团作战,也有分散式游击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三是完善营销策略,实现剧场与市场的对接。2005年到2006年,梦海公司采取了市场营销策略,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合同签订后,缺乏有效的后期跟踪落实。实践证明,营销不与市场搞好对接,往往事倍功半。

  今年以来,公司借鉴了河南“清明上河园”的营销模式,在合同签订后主抓后期的市场跟踪,工作成果明显,团队接待量明显增多。2006年《梦海》两三天演出一场,今年经常是一天演出两场,个别时间甚至是一天演出三场。

  三、资源整合,开放经营,活力在机制创新

  为了市场化运作、推介《梦海》,2005年9月,市文化局策划组建了梦海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其内部机制的整合和外部体制的改革,一直伴随《梦海》品牌的打造适时进行。

  一是有效依托和整合现有文化资源。

  公司成立之初,文化局党委决定在经营管理层面,与市群众艺术馆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经营场所,将原属威海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市文化局下属国有企业)的威海剧院剧场,划归梦海公司管理使用,产权不变。投资699万元,完成威海剧院一期改造并更名为“梦海大剧院”。人员组成方面,将市群众艺术馆舞蹈队34人,民乐团12人,杂技团20人,舞美、灯光、音响组9人划归梦海公司,人员身份不变;作为国有资产租借补偿,将市文化艺术活动中心10名职工长期借调到梦海公司,由梦海公司支付其工资和“四金”。其余演员全部外聘。

  二是不断进行内部机制创新。舞蹈队本着轻便灵活,保证完成各种演出需要的原则,由原来的近60人精简为目前的不足40人。梦海公司机制内另行组建杂技团,只保留30人名额,服从统一演出任务需要外,业务相对独立,公司负责支付三金保险并发放百分之四十工资,其余部分由杂技团负责。杂技团出国的演出收入公司与之对半分成。可分可合的“团中团”,灵活多变,既削减了开支,又调动了演员的演出积极性。此外,公司不设专职服务人员,改由行政人员兼任。并在演员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仅内部机制创新一项,就可年减少开支约70万元。

  三是基本完成企业化改造。今年以来,为适应市场需要,将原由威海市群众艺术馆调剂的事业编制人员,全部退回艺术馆,除公司领导层,所有演职人员均为企业编制,全面施行了演出签约制和人员聘用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全员聘任、市场运作、团中有团、分合自如的机构创新机制,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中起到了开路先锋作用。

  四、培育市场,成就品牌,依托在政府扶持

  在打造梦海品牌的进程中,我们体会到,一个成熟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打造,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撑。三年前《梦海》一经推出,威海市委、市政府就敏锐地将其定位为“我市文化旅游的品牌节目”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龙头项目”,并将精心打造《梦海》剧目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特批剧院一期改造资金400万元。

  市文化局为培育打造梦海品牌,更是竭尽心力。融资699万元,完成梦海大剧院改造;在《威海日报》上专辟《梦海论坛》,宣传推介梦海;邀请市直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观看《梦海》,促成其与强势部门的文企联姻,推动参加旅游推介会等,党委一班人亲历亲为;理顺剧院管理体制,策划成立梦海公司,更是饱含着局党委对《梦海》壮大和成功的期盼。作为特殊人才,争取人事部门支持,特事特办地为梦海艺术总监徐世起同志办理了推迟退休手续等。几年来,市文化局累计为梦海争取财政拨付剧院改造资金583万元,先后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87万元,为梦海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奠基作用。

  三年风雨,几经整合,《梦海》在市场站住了脚,市场也成就了《梦海》。截至目前,《梦海》演艺共演出400余场次,综艺晚会包括进社区、广场、部队、企业、农村等演出500余场次。今年起,梦海公司的经营将首次真正实现市场赢利。

  市文化局已将梦海公司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巩固、壮大、发展。眼下最迫切的任务,一是根据省委宣传部长李群来威海视察时的指示,有效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对梦海公司彻底完成股份制改造,将之全面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洗礼。二是在巩固区域市场、拓宽国内市场的同时,冲刺国际市场,向国际市场要效益。在确保韩国市场的前提下,积极运作拓展美国市场,现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作者系威海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富胜)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

热门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商合作申请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03-2010 Qihaom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