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起名个人改名名字点评
起名知识五行原理姓名人生
公司起名产品起名
品牌命名综合起名
收费标准付款方式服务流程
加盟合作联系我们专家简介
风水知识周公解梦生辰八字星座运程在线字典
中华称谓易经数理孕育知识说名道姓免费算命
起名知识当前位置:起名知识 > 产品起名 > 浏览文章

重庆涪陵做靓做强榨菜名片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0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千里乌江雄奇清秀,百年榨菜嫩脆鲜香”。
              “直辖十年,涪陵榨菜演绎了辉煌。”日前,涪陵区地志办编审蒲国树,翻出他10多年来研究榨菜文化的资料成果,对记者说,“一块小小的榨菜,为多少涪陵人带来过快乐,已成为让涪陵在世界闻名的一张名片。”
              人们将涪陵辣妹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绍碧称为“辣妹子”,“辣妹子”也是该公司榨菜品牌的商标。如今,“辣妹子”已是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
              万绍碧说:“是直辖造就了‘辣妹子’这块品牌,让我一个三峡女子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创业剧。”
              万绍碧的家是榨菜世家。母亲一生都做咸菜,是当地有名的能干女人。父亲从爷爷手中学了做榨菜的手艺后,在涪陵一家榨菜厂里做了一辈子的榨菜。20年前,万接过父亲的班,成为榨菜厂里的一员,干起了与榨菜相伴的工作。
              “重庆直辖,让我的榨菜人生更加精彩!”她说,10年前,她从榨菜厂里退出来自己创业,一次,她当着南京来的一位客户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一位不负责任的生产工人。那位客户见了,开了一句玩笑:“你的脾气这样辣,何不把你的榨菜取名辣妹子。”
              正为给产品取名发愁的她顿时高兴起来:“好啊,就取这个名字!”
              从此,“辣妹子”就成了她的代名词,“辣妹子”牌榨菜也同她一起,开始在涪陵榨菜行业有了名声,并一步一步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刚直辖不久,“辣妹子”注册商标由于没有及时申请包装专利,被另外一家榨菜企业钻了空子。“为了保护这块与我的性格相符的牌子,我们与这家企业打起了包装装潢侵权官司。”她说。
              这场长达4年的官司,她最终胜诉。可是,几年的官司下来,她已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企业也因此遇到库存积压、停产、货款不到位、原料供应链断裂、市场份额损失等难题。万绍碧遇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她胜诉的那年春节,在涪陵区召开的私营企业老总座谈会上,她谈起这场官司给自己带来的困境时,禁不住失声痛哭。一区领导见了,对她说了一句话:“辣妹子,市场不相信眼泪。”
              “市场不相信眼泪!”她说,“区领导的这句话,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市场不相信眼泪,辣妹子更不应有眼泪,只有在市场上一往无前的奋争精神。”
              公司为维护“辣妹子”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用现金收购了侵权厂家价值60万元的包装袋,并付之一炬。她说:“这一把火,烧出了‘辣妹子’的志气,也烧出了‘辣妹子’的信誉!”
              经历了这场风波的“辣妹子”,在市场上走得更稳了,发展的步子更大了。“辣妹子”牌榨菜走向了全国,走出了国门,销到了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直辖这十年,我在榨菜上演绎了自己最光彩夺目的一段人生。”她站在即将建成投产的年产2.5万吨生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园内对记者说,“我会继续努力,把榨菜事业进行到底。”
              当记者见到59岁的南沱镇连丰村村民黄利民时,他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家都是靠种榨菜头为生的。”
              黄利民说,他家从1982年就开始种榨菜头,但当时的产量和价格都不高,亩产只有2000多公斤,每公斤的收购价也只有8分钱左右。所以,到1997年,种植面积也只有3亩,年收入不到1000元。
              “这十年来,种植榨菜头越来越有搞头了!”他说,产量在上升,价格也在上涨。由于推广了“永安小叶”、“涪杂一号”等良种,亩产已上升到5000公斤左右。随着榨菜走向国内和国际大市场,榨菜头的价格也从以前的几分钱1公斤,上涨到3-4角钱1公斤。
              “种榨菜头有了好的赚头后,我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2亩。榨菜头,已成了我家的主要收入。”他说,“我和老伴两个在家种榨菜头,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
              “其实,种榨菜头比到外面打工挣钱还多。”他说,以他家为例,他和老伴在家种粮食和榨菜,儿子和儿媳在外打工。他和老伴利用粮食收获后的冬季种一季榨菜,3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入1万元左右;而儿子和儿媳两个在外打工,除了生活费用外,每年也只能拿5000元回家。
              “我家两层高的楼房就是靠种榨菜头赚钱修的。”他说,“来年,我会把榨菜头种得更好。”
              个头不高的吴世兰怎么也不会忘记2000年初的那一天:从珍溪纸厂下岗已3年的她,到镇上闲逛,见到辣妹子榨菜厂贴在厂门口墙上的招工启事后,怀着试一试的想法去报名。没想到,厂里还真录用了她。
              “那时,我家太困难了,一对双胞胎只有4岁,父亲患癌症,自己下岗后没有工作,家里的生活就靠比我先到辣妹子厂上班的老公那1000来块钱支撑。”说这话时,吴世兰眼泪花花的。
              “有了这份工作后,我百般珍惜。”她说,在厂里,她干的是装箱工。下岗几年后重新上岗,她觉得工作是最幸福的。所以,干得非常尽力。第一个月发工资,当她领到了600多元时,她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在她下岗前,每月最多也只有100余元的工资。现在增加了这么多,她感到惊讶。
              吴说,她丈夫原先也是在纸厂上班,几乎与她同时下岗。丈夫先来辣妹子榨菜厂上班,是厂里的机修工,工资比她还高。两口子在厂里上班3个月后,便拿出1650元,买了一台彩电回家,日子开始慢慢地好了起来。
              “老板对我们员工也好。”她讲了一件让她一家感动的事:那是2002年的一天,两口子都在厂里上班,外婆找到厂里,说两个娃儿生病了,正好被来车间检查生产的老总听到,老总马上安排,让吴世兰回家看娃儿,并拿出150元钱,让先给孩子治病,随后又安排厂办公室主任买上水果到医院看望。
              “是榨菜改变了我一家的生活!”她说,厂里的效益好起来后,员工的工资也跟着涨了。夫妻俩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2006年8月,两口子拿出积蓄,在珍溪镇上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
              被榨菜改变了生活的夫妻俩看到了希望,也把厂当成自己的家。吴说,去年,他丈夫的亲戚在浙江包了一个工程,叫他去做工,每天可以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可丈夫断然拒绝:“我就在榨菜厂了,哪里也不去,为发展好涪陵榨菜出一份力。”
              从西南大学食品学院毕业的向玉玺,在涪陵榨菜集团干了13年,现在已是集团的党委书记兼副总,负责技术和项目工作。
              “直辖十年,是百年涪陵榨菜走向新生的十年。”他说,十年间,涪陵榨菜跨过了防腐保鲜、半机械化生产和自动化生产三道坎,使百年涪陵榨菜的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化工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新生。
              百余年来,传统工艺生产的榨菜靠高盐进行保鲜,盐分高达13-15%。随着消费者对低盐榨菜的需求越来越大,降低盐分的榨菜又出现了保鲜的问题。“1998年开始,榨菜集团把保鲜作为一个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向玉玺说。
              2000年,经过反复研究,利用综合保鲜手段,在低盐榨菜的保鲜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解决保鲜问题后,为涪陵榨菜走向全国,在技术上铺平了道路。
              “攻破了保鲜难题后,涪陵榨菜又开始向由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半机械化生产发起冲锋。”向玉玺说,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劳动生产率低,品质也难以控制。他们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一些工序的机械化生产研究,但没有成功。到2001年,才开始有了突破,淘洗机、切分机、筛分机、杀菌机等的运用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劳动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
              榨菜集团的生产厂里,有一条全自动生产线,从原料进入生产线,到产品出来,全是自动化生产。向玉玺说:“这条生产线把涪陵榨菜真正提高到了现代化的生产上来。”向说,2003年,榨菜集团投入340多万美元,通过国际招标,最后选定由德国一家公司设计制造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当生产线运来安装好后,除部分设备适用外,多数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德国专家反复调试也不成功,准备放弃,按合同赔偿了。这时,集团的技术人员主动与德国专家进行沟通,提出改进意见。德方两次把部分设备运回国进行了重新设计、制造。
              “去年初,这条自动化生产线终于运转成功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榨菜全自动生产线。”向玉玺说,涪陵榨菜攻克了保鲜、机械化、全自动生产这三道难关后,重新获得了新生。
              2003年退休的涪陵区地志办原主任蒲国树,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里,提出了榨菜文化的概念。随后就一直进行榨菜文化的研究。如今,他已成为研究榨菜文化的专家。
              “从做榨菜到做榨菜文化,这是做靓榨菜名片的基础。”蒲国树说,给榨菜注入文化的元素后,涪陵榨菜就不同了。
              在涪陵榨菜集团,有一个榨菜文化陈列馆。这个陈列馆用图文和翔实的资料,展现了从1898年涪陵商人邱寿安发明榨菜以来的100多年演变历程。蒲国树说,这100多年的榨菜历史,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榨菜文化史。
              蒲说,他把榨菜文化进行整理,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榨菜文化史。重庆直辖后,他到处去讲课,宣传榨菜文化。榨菜集团每一批新员工进企业,都要听一场他的榨菜文化课。如今,他已经在涪陵和全国讲了80余场榨菜文化课。
              历经百年,榨菜文化已经在涪陵的百姓中生根。万绍碧的母亲至今还在延续农家做榨菜的传统,每年都要自己动手风菜、腌菜,做出风味独特的农家榨菜。在她家,还保存着10多年前做的榨菜。在涪陵,检验一位农家女子能不能干、会不会操持家务,一种很简便、很实在的方法就是看这户农家女主人端上桌、亲手做的榨菜的色、香、味咋样。
              蒲国树说,辣妹子集团、榨菜集团等好几家榨菜企业,都在做文化与榨菜相结合的产品了。如辣妹子集团把涪陵的白鹤梁等八景与榨菜相结合,生产“八景礼品榨菜”,提升了榨菜的文化品位直辖十年,涪陵榨菜实现了三个快速增长:
              榨菜头种植面积、产量快速增长。1997年,全区榨菜头种植面积是24.5万亩,产量44.2万吨。2006年,种植面积增长到46.9万亩,产量95.2万吨。
              农民种植榨菜头、半成品加工和榨菜务工及运输收入快速增长。1997年,涪陵农民从榨菜产业中获得的榨菜头销售收入、加工半成品的盐菜块收入和在榨菜加工中的务工、运输中获得的总收入分别是8840万元、1.5亿元和4000万元。2006年,这三项的收入分别是2.7亿元、3.14亿元和9738万元。
              成品榨菜产销快速增长。1997年,全区共产销成品榨菜15.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7000万元。2006年,全区共产销成品榨菜2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利税1.5亿元
              “未来五年内,涪陵榨菜要做成年销售收入上30亿元的一项大产业,并要在涪陵建成全国无公害绿色榨菜产业基地。”日前,涪陵区副区长孔军说。
              孔军说,今年起,涪陵榨菜头种植开始从沿江地区向坪上、后山地区发展,种植面积将达到60万亩以上,年产榨菜头150万吨。
              未来的五年内,涪陵榨菜不仅是本地加工,还将瞄准北方的淡季菜市场,进行保鲜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从品种和栽培技术上拉长收购的季节,通过鲜销榨菜头来增加收入。
              孔军说,在150万吨的榨菜头中,将有100万吨左右被用来加工成品榨菜,其余的都将用作鲜销。因此,榨菜头将全面实施无公害的种植方式,施用榨菜专用肥,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
              在市场开拓上,涪陵榨菜将按照国内不同地区消费者的不同习惯和口味,开发出不同品种、口味的榨菜,占领不同区域的市场。“涪陵榨菜这张名片将大踏步地走向国际市场。”孔军说,2006年,涪陵榨菜出口仅有2.5万吨,今年将扩大到10万吨。未来五年,在世界的主要市场上,都将有涪陵榨菜的身影。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

热门专题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商合作申请链接网站地图联系方式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03-2010 Qihaomi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