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都路”叫得好响亮
或赋予美好含义,或出自历史典故,或结合当地地理位置及民众传统。昨日,记者从晋江市民政局了解到,《陈埭镇政府驻地街路命名方案》,已于近日获晋江市政府批准。本次共命名32条路,除了鹏青路、阳光路、西湖路、益众路等保留原名外,其中大多是新命名的。
为揭示新路名含义,昨日记者采访了晋江市地名管理工作顾问组。据了解,最早命名方案,是以陈埭镇区四境为核心展开的,主要有东环路、西环路等与方向有关的命名方式。但专家组认为,陈埭已纳入中心市区范围,而现有的市区青阳已经有所谓环城路,显然两者在将来肯定会出现路名衔接难题。
“鞋都路”最晚敲定
所有路的命名中,乌桥路是最早定下的,也是最没有争议的。顾问组专家介绍说,这么多年了,当地人都认可“乌桥”这一简称,因此横跨这座桥的路取名“乌桥路”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晚也是最难定名的路,就是原来的陈泉路,也就是中国鞋都前面的公路,又叫七一路。这次命名中,陈埭一直希望选择一条最具地方特色的路,作为当地城市主干道和象征。激辩后,专家一致同意取名为“鞋都路”:陈埭是世界著名运动鞋制造基地,这条路又有中国鞋都里的众多鞋材商家。
历史掌故成路名
新命名的三条路中,聚书路、求聪路、紫峰路,都是源于路所在的著名学校的校名。这三条路由于涉及村落多,过去不同角落的群众,对于同一条路都有自己的命名与理解,很难统一。不过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大多在聚书小学等学校就读过,对于这样的路名,大多能够理解和接受。此外,陈紫峰又是明代著名理学家,以他的名字为路名也富有历史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路名是根据路所在的著名寺庙和古建筑,比如太史第路、南官路、清真路、钱仓官等,就是源于太史第、南宫古地、清真寺、钱仓宫等。
路名也有系列
专家还有一个命名原则:先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命名主干道,再以此展开命名其他支路,形成一个系列,既符合地理含义,尊重当地传统,又便于外地人认路。比如,陈埭有一条著名的沟渠叫湄源沟,其所在的主干路就叫湄源路,其他支路又根据沟渠自身特点及地理方位等,命名为:双湄路、文湄路、通源路等。
取名与青阳对接
这次命名也特别注意与市区青阳现有的街道名衔接。比如阳光路,西接青阳阳光路,东接鹏青路,其实就是同一条路。湖光路,则西起青阳湖光路,东至鞋都路。
此外,建设中的鹏青路,则是根据起止地名鹏头村、青阳命名。光华路、群芳路、益众路、金溪路等,则根据当地原有地理、村落名进行完善、美化,重新赋予美好含义,也可以减少不同角落群众之间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