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加快培育特色品牌
目前,手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排前三位的外资品牌已占中国市场份额60%以上。从市场份额看,前三大品牌之间也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各相差10%的局面。
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国产手机整体回暖,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保持在四成左右。专家指出,如果国产品牌抓住3G、移动电视等新概念、新技术的机会将加快摆脱被动局面。
诺基亚凭品质赢得了天下,MOTO靠创新设计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时尚形象,韩系手机依靠良好的外观设计在亚洲市场占据要津。这给国产手机带来了挑战。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形象地比喻:挑战者与市场领先者在针对已有价值体系的比拼当中几乎很少有取胜的机会。要想获得持续增长,挑战者只有两条路:提供价值相似但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找寻新的价值定位。
显然,前一条路是制造之路,而后一条则是创造之路。
此前10年,国产手机都是走低成本制造之路和重点依靠市场营销之路。尽管一段时间内也收回一些失地,但是应对跨国品牌的挑战难以持久。国产手机厂商要想在全球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必须在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定位。
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告诉记者,2007年对于本土品牌而言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联想将抓住2008年奥运会和3G、手机电视、移动商务等新技术、新应用推广的契机,一方面在制造、服务方面,着力自主创新,将“创领中国风尚”作为企业战略,另一方面在品牌和产品方面走差异化竞争之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和产品。
众所周知,手机行业起步的近10年中,行业发展主要靠技术驱动,培育了技术过硬的“欧美派”厂商。进入21世纪后,以外观设计、娱乐体验为代表的消费趋势开始影响手机的发展,也曾让日韩厂商获得大发展。
在国内市场,国产手机品牌从初期的模拟仿制到重点品牌突破,再到近阶段的技术提升,打造中国特点手机的市场机遇已经来临。
从技术角度看,国产手机的2G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厂商持平;在3G领域,即将到来的国产3G标准TD—SCDMA无疑将为手机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市场角度看,2006年全球销售手机10亿台,其中中国市场销售1亿台。大市场意味着大机遇,国产手机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