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悦、陆风上市在即江淮、江铃殊途同归
上周四,江淮汽车集团公布其首款轿车取名“宾悦”。同时还宣布“宾悦”将于9月上市。
巧合的是,本月初,江铃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锡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江铃的第一款轿车——陆风风华将在9月上市。
江淮与江铃,同在今年上半年获得轿车生产资格。作为轿车行业的两支新军——同处中部地区、同为地方汽车工业的杰出代表,都曾被称作“江汽”的两家企业,他们到底有过什么样的轿车之梦,尝试过怎样的轿车之路,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轿车故事,其首款轿车产品的前景如何呢?
殊途同归
两家“江汽”同属于传统的轻型汽车企业。在过去的20年间,他们分别走着各自的道路,但都实现了发展壮大的目标。
江铃以轻型车为主线,通过引进技术、合资合作、资本市场运作及兼并重组,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轻型商用车的骨干企业。
江淮则以客车底盘为基础,不断扩充产品阵容,连续保持十多年近50%的增长速度,也成为国内全系列的商用汽车集团。
自本世纪初,江铃、江淮不再甘心于商用车产品,逐渐涉足乘用车领域。
在乘用车方面,江铃以SUV车型“试水”,江铃陆风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且出口到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之后,在长安集团的支持下,江铃陆风在2006年推出MPV产品。
而江淮则首先选择了MPV产品,以技术引进的形式,令瑞风迅速占领市场,超过上海通用GL8、广州本田奥德赛等车型,多次拿到MPV行业的冠军。到2006年,江淮也推出自己的SUV产品——瑞鹰。
两家“江汽”长期、稳定的快速发展,几位“关键先生”起到决定性作用。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汽车梦,每个汽车企业的老总,也都有自己的“造轿车梦”。尽管要实现这一梦想,有时会有艰难险阻。
为了轿车梦想,江铃集团前任董事长孙敏进行了多次大胆尝试,并夯实企业基础;现任董事长王锡高与长安集团董事长尹家绪联手,创国内大企业集团合作之先河。
为了轿车梦想,江淮集团董事长左延安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使江淮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
至此,轿车对于两家“江汽”来说,已经是“水到渠成”,并非“遥不可及”。
擦肩而过
在江淮轿车项目获批之前,坊间曾经流传江淮或许会借道自己的“老乡”奇瑞,进而取得轿车生产许可,甚至还有当地很可能借此重组安徽汽车等报道。此事后被当事方否认,并最终不了了之。其实,多年之前,江淮与奇瑞确曾险生“浪漫”故事。
2000年左右,在奇瑞尚未取得轿车生产资格之时,安徽省有关方面曾有意“撮合”江淮与奇瑞。尽管其理由充分: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安徽汽车”,实现几代汽车人的愿望与梦想。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在国家三令五申不准“擅自”上马轿车项目的背景下,此举既可以规避政策风险,也能够保全轿车项目和决策人员。
但是,由于江淮也没有生产轿车的许可,并且一直处于“卧薪尝胆”的阶段;也许还有避免“树大招风”的因素,就谢绝了这门“亲事”。最后,奇瑞通过上汽集团取得轿车生产资格,并从此做得风生水起。
而江铃与轿车擦肩而过的故事则发生得更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铃的当家人孙敏,与当时的上汽总公司总经理陆吉安走动频繁。两人还率各自的领导班子互访,签署协议,互相持有股份,共同安排零部件布点等。当时,两家最关键的合作是商议在南昌建立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但是,由于政策限制、地域阻碍、多方利益等原因,这一项目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