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产品商标创造产业神话
http://www.qihaoming.com.cn 发表时间:2010年03月31日 来源:中华隆取名网
产量从13.5吨提高到260吨,产值从1900万元提高到3.2亿元,4年间安吉白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增长18.3倍和15.8倍。如今,浙江省安吉县45万人口中,从事安吉白茶生产经营的已突破10万人,“安吉白茶”已成为安吉县农产品的主打品牌,闻名遐迩。
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获悉,2006年,依托白茶,地处浙西北山区的安吉县农民人均增收837元,其中该县溪龙乡黄杜村农民人均收入1万余元,全村410户农户拥有轿车90余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像安吉这样通过商标创造产业神话的地区,在浙江还有很多。
品牌让茶农果农得实惠
最近,临海市涌泉镇的种橘大户蔡大伯急着找到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希望今年自己种的橘子也能贴上“涌泉蜜橘”商标。“贴了商标的橘子价格差不多比我的橘子价格翻了三番。”看到别的橘农贴了商标就能多挣不少钱,蔡大伯深有感触。
以临海蜜橘为例,2002年初获准注册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注册前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8万亩,尤其是大批山区低山缓坡地大量发展柑橘,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优质临海 蜜橘农户产地价从注册前的平均1.6元/公斤提高到4元~8元/公斤,市场销售价达到12元/公斤,精品临海蜜橘最高售价达到50元/公斤,全市柑橘年产值达到5.1亿元,成为浙江省柑橘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县之一。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不仅能让农产品销路大增、身价翻番,还能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今年是浙江省全面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第一年,商标产品用“标”护身,广大消费者认“标”消费,购买名牌农副产品不仅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还能防止外地产品鱼目混珠、扰乱市场。
品牌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浙江并非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商标的发展已经领跑全国。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新申请涉农商标1.4076万件,比2005年增长31.6%,农产品注册商标累计5.2447万件。农产品品牌效应开始显现。自1998年“常山胡柚”证明商标首次获准注册后,浙江省已有“安吉白茶”、“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等33件证明商标相继获得核准注册,总数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
据了解,已注册的部分证明商标相对历史悠久的众多特色产品来说数量不多,注册时间短,可以算是“年轻”品牌。但一些特色产品使用证明商标后,在确保产品的内在品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提高产品销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举例来说,温岭市箬横镇出产的玉麟牌西瓜如今行销全国,但这个商标在1999年诞生之初却并没有直接带来效益。2001年,当地成立箬横镇西瓜合作社,由合作社把关,严格按照玉麟西瓜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组织社员开展生产,保证了西瓜质量,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玉麟”这一品牌。同时,“公司+农户+商标”也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有利模式。
再如安吉县工商部门充分发挥品牌功能支持新农村建设,激活“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品牌效应,证明商标品牌有效引领了地方特色经济腾飞。如今的安吉人深切感受到“安吉白茶”证明商标这个金字招牌所带来的实惠。有了品牌的装扮,安吉白茶乡土味的“乡”字已经变成了香气扑鼻的“香”。 “正是有了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安吉白茶才有如此的高附加值”。不少来安吉现场参观指导的领导和业内人士都表示,证明商标给农产品贴上了一个“金字身份证”,是真正致富一方百姓、繁荣一个产业的金字招牌。
品牌让农副产品有了法律保护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证明商标能否得到切实保护是推广运用、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工商机关加大了对农产品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农产品证明商标保护制度、违法使用证明商标预警制度以及联手打假机制。如台州玉环工商局与商标所有人加强对“楚门文旦”的保护,每年从10月起都组织多次打击假冒伪劣果品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杭州市余杭区工商分局注重规范“径山茶”、“本”牌鳖专营专卖经营单位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管理和信用评定制度,评定诚信企业、个体工商户,对达不到专营专卖条件的经营单位坚决予以清除。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省工商机关还将适时组织开展保护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专项行动,大力查处假冒证明商标的行为。而今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全面推广使用,除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外,更便于对品牌进行特殊保护,便于发现假冒侵权行为和打击维权,促进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中华隆取名网】 整理 www.qihaoming.com.cn记者从浙江省工商局获悉,2006年,依托白茶,地处浙西北山区的安吉县农民人均增收837元,其中该县溪龙乡黄杜村农民人均收入1万余元,全村410户农户拥有轿车90余辆,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像安吉这样通过商标创造产业神话的地区,在浙江还有很多。
品牌让茶农果农得实惠
最近,临海市涌泉镇的种橘大户蔡大伯急着找到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希望今年自己种的橘子也能贴上“涌泉蜜橘”商标。“贴了商标的橘子价格差不多比我的橘子价格翻了三番。”看到别的橘农贴了商标就能多挣不少钱,蔡大伯深有感触。
以临海蜜橘为例,2002年初获准注册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注册前的1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8万亩,尤其是大批山区低山缓坡地大量发展柑橘,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优质临海 蜜橘农户产地价从注册前的平均1.6元/公斤提高到4元~8元/公斤,市场销售价达到12元/公斤,精品临海蜜橘最高售价达到50元/公斤,全市柑橘年产值达到5.1亿元,成为浙江省柑橘生产经济效益最好的县之一。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不仅能让农产品销路大增、身价翻番,还能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今年是浙江省全面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第一年,商标产品用“标”护身,广大消费者认“标”消费,购买名牌农副产品不仅让消费者更加放心,还能防止外地产品鱼目混珠、扰乱市场。
品牌引领地方产业发展
浙江并非农业大省,但农产品商标的发展已经领跑全国。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新申请涉农商标1.4076万件,比2005年增长31.6%,农产品注册商标累计5.2447万件。农产品品牌效应开始显现。自1998年“常山胡柚”证明商标首次获准注册后,浙江省已有“安吉白茶”、“绍兴黄酒”、“绍兴老酒”等33件证明商标相继获得核准注册,总数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
据了解,已注册的部分证明商标相对历史悠久的众多特色产品来说数量不多,注册时间短,可以算是“年轻”品牌。但一些特色产品使用证明商标后,在确保产品的内在品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提高产品销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举例来说,温岭市箬横镇出产的玉麟牌西瓜如今行销全国,但这个商标在1999年诞生之初却并没有直接带来效益。2001年,当地成立箬横镇西瓜合作社,由合作社把关,严格按照玉麟西瓜的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组织社员开展生产,保证了西瓜质量,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玉麟”这一品牌。同时,“公司+农户+商标”也成为利用知识产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有利模式。
再如安吉县工商部门充分发挥品牌功能支持新农村建设,激活“安吉白茶”证明商标品牌效应,证明商标品牌有效引领了地方特色经济腾飞。如今的安吉人深切感受到“安吉白茶”证明商标这个金字招牌所带来的实惠。有了品牌的装扮,安吉白茶乡土味的“乡”字已经变成了香气扑鼻的“香”。 “正是有了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安吉白茶才有如此的高附加值”。不少来安吉现场参观指导的领导和业内人士都表示,证明商标给农产品贴上了一个“金字身份证”,是真正致富一方百姓、繁荣一个产业的金字招牌。
品牌让农副产品有了法律保护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证明商标能否得到切实保护是推广运用、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工商机关加大了对农产品商标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农产品证明商标保护制度、违法使用证明商标预警制度以及联手打假机制。如台州玉环工商局与商标所有人加强对“楚门文旦”的保护,每年从10月起都组织多次打击假冒伪劣果品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杭州市余杭区工商分局注重规范“径山茶”、“本”牌鳖专营专卖经营单位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管理和信用评定制度,评定诚信企业、个体工商户,对达不到专营专卖条件的经营单位坚决予以清除。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省工商机关还将适时组织开展保护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专项行动,大力查处假冒证明商标的行为。而今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全面推广使用,除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外,更便于对品牌进行特殊保护,便于发现假冒侵权行为和打击维权,促进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上一页:福建实施商标战略信息平台正式启动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