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二十九万商标筑起品牌标杆
从浙江省工商局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浙江大力推进“品牌浙江”建设,通过全面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全力打造强势品牌、大力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商标保护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等四大创新举措,使该省品牌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全省拥有注册商标数达29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10%;境外商标注册数、驰名商标总数、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总数、商标侵权案件查处数量等四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找准切入口,品牌国际化战略初显成果
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是品牌建设的长期性、终极性目标。浙江提出,要用全球化的观念和眼光,自觉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面对当前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找准切入口,从防范和解决商标国际抢注入手,从商标国际注册与国际保护入手,稳步推进这项工作。
一个商标被抢注,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后果是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国家的市场,多了一道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品牌壁垒。为此,作为商标主管部门,浙江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有产品销到国际市场或准备销到国际市场的企业开展重点指导,按照“营销未动,注册先行”的原则,先把主产品类别的商标注册下来,为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同时,积极指导、帮助企业依法撤消或夺回被抢注的商标,为自主品牌走向国际扫清障碍。为了积极防范国际合资合作中的品牌陷阱,防止跨国公司为自身利益,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遏制国内自主品牌的成长,浙江提出牢固树立打造自主品牌理念,通过资本运作、跨国并购等手段,主动出击,推进品牌国际化。
宁波雅戈尔以创纪录的1.2亿美元收购美国服装业“巨头”KWD公司就是这一做法的成功典范。据悉,截止2007年底,浙江全省累计注册商标已达29万件,占全国注册商标总量的10%;境外商标注册累计达1.7万件,成为全国境外商标注册最多的省份。
打造强势品牌,驰名商标总数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强势品牌,包括国内知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品牌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强势品牌、知名品牌,它必然是未来世界的经济强国。
为此,浙江提出要把通过培育指导,致力打造一大批强势品牌作为品牌建设的首要任务,利用浙江民营经济和制造业发达的优势,选择一批基础好、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加强分类指导与重点辅导,引导他们向更高的创牌目标迈进。
驰名商标是目前获得相关国际法及国际公约保护、惟一受到国际国内法律特殊保护的品牌概念,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苗子与希望所在。
2007年以来,浙江各级工商部门通过主动加强与品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鼓励他们确立更高的创牌目标,并帮助企业制订中长期品牌发展战略,使企业对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干劲十足。强势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取得历史性突破,2007年驰名商标新增96件,使全省“驰名商标”总拥有量达到221件,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为浙江产品赢得了良好的整体声誉。
深化“品牌助农”,为农民致富注入新动力
2007年浙江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浙江工商部门把“品牌助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农业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出商标兴农战略,运用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积极发展培育涉农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品牌农业发展。
一是继续培育和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使用的指导和管理。二是推广应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助农富农工作,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组织相关证明商标参加商标国际展览。在各级工商部门的推动下,各地兴起了农产品、证明商标的注册高潮:宁波市积极引导“宁海白枇杷”注册证明商标,帮助“宁海土鸡”注册集体商标;台州变无牌为有牌,发挥品牌兴农的作用,一批带有区域特色的农副产品脱颖而出,“三门青蟹”、“仙居杨梅”2件地理标志已进入国家商标局初审公告阶段;舟山着力打造特色渔农业产品品牌,历时五年之久的“嵊泗贻贝”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已宣告成功注册;金华火腿证明商标注册成功,则有效解决了一个主体和多个主体、一个企业和一个地方、一个商品商标和众多产品名称的多重矛盾。
据悉,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农产品注册商标56580件,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6件,占全国1/5,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以农产品品牌为纽带,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统一服务、统一标准,“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成为主导,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
坚持“红盾护牌”,品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浙江省工商部门以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为主题,坚持一手抓商标品牌培育,一手抓商标侵权打击,扎实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成果显著。
一是加大对涉外商标的保护力度。全省共查处此类案件3129起,主要涉及美国、德国、日本、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企业的商标权。义乌、台州和苍南县工商局查获的销售假冒“威龙”注册商标商品、伪造擅自制造“剑鱼”、“飞鹰”、“LACOSTE”和 “PHILIPS”注册商标标识三起案件被分别入选在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十大涉嫌商标犯罪案例;省工商局和上虞市工商局联合查办绍兴上虞市医药用品厂生产侵犯“OK手指图形”创贴商标侵权案件,非法经营额达78万元,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全国保护知识产权最佳案例。
二是积极推行商标印制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实现商标印制企业的长效管理。浙江省工商局草拟了《推行商标印制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模式》指导意见,确定全省印制企业较为集中的十二个县(市、区)列为重点推行单位,并通过召开工作会议,部署这项工作,全面实现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精确监管、重点监管和动态监管。
三是开展奥标保护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省工商部门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8677起,居全国首位;全省共移交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107起120人,占全国总数的50%,其中涉外商标案件3129起;创造了良好的商标品牌发展环境。
据浙江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工商部门将再接再厉,按照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我省经济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形势,保持我省商标品牌建设全面发展、走在前列的优势地位。2008年浙江商标品牌建设四大目标是:大力度赋予企业无形资产,控制强势品牌创建的制高点;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推广运用工作,占据品牌富农的主导权;大力提升浙江品牌整体形象,掌握品牌国际化建设的话语权;紧紧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创新品牌监管方式,把握品牌保护的主动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