铛铛车名字的由来
在老北京居民的嘴里,有轨电车被称为铛铛车,发音为“diangdiang”,尾缀是北京土话的儿化音。因为老北京的街道狭窄,有轨电车又多在繁华商市区行驶,轨道上有时经常有身挑肩扛的人占道走路,站立驾车的司机,不断地用脚底踩动铃铛,发出铛铛声,以提醒行人和其他车辆避让。铜铃的响声就如同当今的汽车喇叭的作用。老百姓以声取意,众口一词,终至约定俗成,相沿成习,便用铛铛车当做有轨电车的代名词了。所以1936年出版的《国语词典》中,专门列出“铛铛车儿”词条,正式的解释即“电车之俗称”;1985年出版的《北京方言词典》里,也还保留了这个词条和释义。
现在北京城人们热议的主要有两个问题,“有轨电车”的那个著名的俗称应该怎么写,怎么念。本报记者随机作了个街头小调查。
刚刚从报纸上知道当当车要回归前门的中学生小张张口就来,dangdan-gche。“很多报纸和网络上都是这么写的,不应该这么读吗?”小张还据理力争。持这个意见的一方认为,不是说当当车的来历就是因为它有个大铃铛吗,一遇到行人就会响,那必然是“当当车”了。持这种说法的多数都是年轻人,在调查群体中年龄最轻。
也有说“铛铛车”的,也读作(dangdan-gche)。某外企的赵先生还认真地分析了一下,认为铃铛是金属的,应该是这个“铛铛”车。但是这个意见刚刚发表完,立马有人质疑,这不是家里烙饼的 “饼铛”的“铛”(cheng)字吗?不太可能是这个字。持这种说法的人数最少。
还有一方认为应该写成“(口当)(口当)”车,读作diangdi-angche,这是大多数老北京的看法。曾经住在西城区西绒线胡同的翟鸿起老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这仨字在这个老北京嘴里吐出,抑扬顿挫——diangdiangche(第一个字读二声,第二个字读轻声);一直住在前门的昝桂茂也认为应该这么读。于是,这三个字的读法又引发了一个小范围的争论,有的说这三个字就都读一声;还有一种读法,就是第一个字读一声,第二个字读四声。但是,不管怎么读,这个字在一般的电脑字库里都没有,还得自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