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公司更名背后的意味
1月9日,苹果电脑公司更名为苹果公司,此举揭开了苹果的崭新一页:消费电子产品融合成为其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新战略中的重点,而个人电脑产品将退居其次。
的确,苹果的这一宣布显示出公司已经从一家电脑产品生产商转变为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就在公司更名的同一天,苹果还推出了一款具有iPod音乐功能的iPhone手机,以及一种取名AppleTV(苹果电视)的电视机顶盒,它可以将iTunes下载内容(视频、TV、音乐、电影等)输出到电视上。1月17日,苹果声称在截至2006年12月30日的第一个财政季度中,其iPod销量已经达到 2100万台。在公司同期7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iPod和iTunes业务占到40亿美元。相比之下,Mac机的同期销量仅占24亿美元--Mac机在第一次财季的出货量为160万台,低于一些华尔街分析家预期的175万台。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指出,更名为苹果公司意味着其自2001年发布iPod时就启用的商业战略从此名正言顺。这一战略旨在打造数字客厅中枢设备,实现音频视频内容的点播,以及不同设备的无缝融合。然而正如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数字客厅之争同样残酷。要知道,微软同样在勾勒数字家庭的蓝图,就在iPhone首次亮相的同一周,微软也向公众展示了一款支持数字内容的HomeServer(家庭服务器)。此外,制造电子客厅产品多年的索尼等巨头也会对苹果构成威胁。
除了应付竞争对手,苹果还得小心翼翼地,既要牢牢抓在消费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又要确保自己的产品便于兼容其他电子设备。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莎菈?凯普兰(SarahKaplan)提出,苹果更名之举并未给其业务带来任何直接的影响,但却一举多得:首先向员工表明了公司的长期战略,其次明确了营销口径,同时促使投资商重新认识苹果--不仅仅是一家电脑产品生产商,更是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此外,凯普兰说:消费电子产品从来都重视设计元素,而这恰恰是苹果的强项。
但是,在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彼得·菲德(PeterFader)看来,苹果更名之举无异于向电脑市场举手投降。苹果靠iPod卖了多少台电脑?菲德问道,言下之意就是购买iPod的消费者可能会爱屋及乌地对苹果电脑产生兴趣,即所谓的光环效应。事实上,苹果只占有个人电脑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名就意味着苹果已经在个人电脑市场失利。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随着个人电脑商品化,苹果的融合战略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教授艾瑞克·克莱蒙思(EricClemons)认为,电脑、家庭娱乐设备以及无线设备的融合趋势表明,苹果的iPhone和iPod之类的小玩意儿将变得日益重要。苹果(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新鲜事物:轻盈小巧的硬件,功能齐全的软件以及眩目时尚的形象,克莱蒙思说:如今,苹果正着手将个人娱乐系统(iPod)、个人在线音乐商店(iTunes)以及越来越以家庭为中心的家用视听娱乐整合起来。
如果苹果成功了--CFO彼得·奥本海默(PeterOppenheimer)于1月17日透露截至12月底iPod已经掌控72%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市场--那么笑到最后的就是苹果,而非微软。随着个人电脑与消费电子产品融合,你会看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局面,凯普兰说:微软能否独占鳌头很难说。倘若苹果在市场融合进程中胜出,即使因此失去了个人电脑市场,它也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