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差点与大学擦肩 纪连海没耽误过一节课
纪连海
凭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中的精彩表现,纪连海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名师”。很多观众写信给纪连海,称呼他为“老爷子”、“老先生”,实际上,纪连海并不老,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1965年1月出生的,到现在才过了42岁。”
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纪连海出生在北京昌平区的农村,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整个小学他都是在“文革”中各种“批斗”中度过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根本没工夫认真学习,我还没学会写字呢,就先学会写大字报了!”
上中学时,学校终于有了一个图书馆,“我最喜欢的就是读书,那时候读了许多小说,其中许多你说了上句,我能给你接出下句来。我的眼睛不是学习学坏的,而是那个时候看小说看坏的。”
那时,纪连海的眼睛已经近视到1000度了,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只报考了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现在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是只招收北京地区一般本科而已,而自己的分数已经超过了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以为被录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视力的原因,师范学院一开始没有录取他。于是,纪连海落榜了。
9月1日,万分沮丧的纪连海只好回到农村的家里,到生产队干农活去了。后来,他初中的校长把他请回原来的初中去教英语。就在纪连海打算安心做一名农村教师的时候,他意外地接到了他生命里最为感激的人——高中时的年级主任林照泉老师的电话。原来,林老师一直在为这个没有被录取的孩子奔波。林老师问他:“你想上学吗?”纪连海说:“想,做梦都想。”林老师就说:“那你明天过来一趟吧。”纪连海说:“不,我马上过去。”他赶紧向学校请了假,直奔高中母校的教务处,找到了林老师。林老师让他先写一个保证书,保证大学四年期间,如果眼睛出了任何问题,均由本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纪连海高兴得发愣,林老师告诉他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还因为激动,把“期间”写成了“其间”。
在林老师的帮助下,纪连海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报到了。那时候,大学已经开学了整整七个星期!
从昌平四中到北师大二附中
1986年纪连海大学毕业后,来到昌平四中做了历史老师。昌平四中当时还是一所“薄弱学校”,而且历史课在很多人眼里也是“副科”,课堂上,很多学生睡觉。遇到这种状况,纪连海说:“我不会责怪学生,我会反思我自己:我为什么把学生讲睡着了?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我会很自责。我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差学生’,而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充满魅力,十七八年前,他就买了相声名家刘宝瑞的30集单口相声《官场斗》回来研究,“所以你们看,我现在讲课都有点儿评书的意思。”纪连海告诉我,其实在课堂上他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不仅是相声或者评书,他会在课堂上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会用当今学生们最时髦的语言讲课,课余还会用QQ、MSN和学生、朋友们聊天,为他们答疑。这种变化很快就扭转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局面,学生开始喜爱他的历史课,学习成绩也飞速提升。2000年,纪连海调到了北师大二附中。
20年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从走上《百家讲坛》开始,纪连海就与平静的生活作别了,如今各地讲座、电视节目录制、写书等等各类活动已经占据了他生活很大部分的时间。有很多人问过他:这么大名声了,以后想没想过不在中学教书了?
纪连海说:“我很清楚,我的阵地就是中学老师的讲台。我也有义务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中学老师。要我放下我的学生,我做不到。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我还是首选中学历史教师这个行业,这个才是我的本钱,是最有信心做好的一个工作。”说到这里,纪连海老师又激动起来。
让人吃惊的是,工作20年来,纪连海从没请过假。教书这么多年来我没有请过一天假,特别是大家认为我成名以来,我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现在,他还是会依照自己的习惯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之前就赶到学校。“学生有任何问题都能在早上找到我解答,我肯定会比学生早到学校,这是我的职责。”。”
纪连海也很赶潮流
纪连海也是很赶潮流的老师,现在的他也经常写博客。他为自己的博客起名为“历史的江湖”。“历史———我是学历史的;江湖———在我心目中,江湖是正义的,应该是宣泄正义的场所。”他的自我介绍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职业:教师;年龄:42;个性:外貌成熟,心理年轻,幽默,健谈。
他的QQ昵称是“晴间少云”,而年龄一栏中竟然填着:17岁!这是纪老师自己的QQ吗?“的确是我的QQ,而且是我自己使用的。我就觉得,17岁能代表我年轻,心态年轻。昵称起名‘晴间少云’,‘晴’是我希望在和大家相处的时候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少云’是告诉自己要少生气,不生气。”